每个人心中有一个自己未曾看见的小孩 ||读《巨婴国》有感(一)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要被关注,想要被看见,这是人之常情。但有一些成年人如果没有被看见,便会愤怒 ,产生情绪,恨对方,甚至想要毁灭对方。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生活中,你是否见过一个成人,什么也不会做,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寻求别人帮助,或者长大以后,与家人的联系过度密切,尤其是妈妈,他们做事的唯一动力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许,得到父母的赞扬。这些人一遇到事必先第一时间询问父母,等他们做决定。

    武志红在巨婴国这本书中,将这一类人叫做巨婴。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比如自我意识狭窄,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对其它人产生什么影响;人身依附,表现为到处找妈,为自己“擦屁股”。控制别人,以此满足自己的全能感,别人不从,就会有巨大的失控感,紧接着就是暴怒,产生各种情绪 想要毁灭对方。在生活中这类人随处可见,已经到30多岁了还和妈妈在一起;男主结婚后,妻子承担着照顾他的职责,从日常生活,到情感以及心理,都要求绝对服从,否则便会出现暴怒,家暴这类的行为,从而找回这种绝对的控制感。

  这类人统称为巨婴。巨婴这个词汇起源于婴儿,指形体已长大,而心智仍停留在婴儿状态的人。心理学认为,婴儿前六个月与妈妈的共生属于正常共生,而后的所有共生皆属于病态。在婴儿与妈妈的共生期,婴儿认为自己是神,与妈妈是一体的,这时候其全能自恋也达到最高。如果养育者这个时期没能好好的满足婴儿的全能自恋,情感需求,以及没能正确的引导婴儿走出“自己是神”的这种状态,那以后将成为“巨婴”

  每个人曾经都是一个小孩,或许长大之后那个小孩仍停留在自己的内心。对于小孩如何形成的,我们不必去深究。我们只需要知道自己的内心(也包括我)有这样一个小孩存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回避他,而是去面对他,觉知他,从而慢慢的引导、转化他,成为那个真实的自己。

  有些人由于童年与养育者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其以后性格的方方面面,有些人用一生的时间在疗愈自己那个内心的小孩。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在以后,我们要做的是接纳他 理解他,并且引导他走向更好的一面,期待每个人可以更好的成为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