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翻了几页的文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像余华的文笔,读着读着,我才意识到,不同于余华作品里众生皆苦的悲剧故事,高鸿此作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从陕北一家人逃荒开始,至改革开放后这家人及其周围的变故,有喜有悲。读毕,我感觉自己像是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样坚韧而朴实的一生。 “奶奶对父亲放心不下,父亲每次出门她都要送很远一段路程。父亲说娘你回去吧,我都几十岁的人了,你还把我当小孩子看。奶奶说你走吧,我不送了。可是等父亲走出好远,一回头,发现奶奶还在后面。”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不仅仅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奶奶。永远同心,是这个万般艰辛的家几十年来不变的。逃荒时,父亲第一想着护奶奶;小小的“我”,为了维护自己的家,三番五次攻击桂花;二姐逃婚私奔,一年后父亲还是原谅了她;继母的儿子重病,走投无路的父亲选择去险山上采摘山药,却为此付出了生命……动荡年代,这个小小的农民之家,人人心怀大爱。 这也恰恰是如今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所缺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