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9《实践论》读后感

一、金句摘录

1、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内部联系了。

2、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阶段,认识表现感性的,在高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

3、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二、读书感悟

  与本书结缘是因为阅读到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册》一书有提到。坦白讲,之前关于这种比较自己所谓认为十分的老的书,是没有必要去读的。但是在萌姐的书里提到了,这样一本老书,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时没有过多的犹豫,立刻就下单买了《实践论》,当书籍到我手中时,以为它的封面包装应该是很low的,但是它的排版印刷等等却超出我的预期。当我读起来的时候,更是为之前的"以貌取人",不此处应为"以貌取书",而打脸啦。

  经典,果然是经典呀!略读几页后就爱不释手了,开篇的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以前阅读过王阳明的书籍,知道王的知行合一对我们历史的影响。今日再次读到伟人毛主席的关知和行的讲解,我想更加通俗易懂了。如果说王阳明从明代的故事告诉我们知和行的关系,那么毛主席则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两场对新中国影响巨大和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层面去告诉我们知和行的关系。

    其中提出的"理性"和"感性"的概念,让我耳目一新,以前只是听过这两个概念,在我的知识体系里对它们属于一头雾水的状态,今日拜读到《实践论》终于明白了它们的含义:"理性"可以理解为理论,亦或为"知","感性"可以理解为感觉到的现象,亦或为"行"。简单一点来说就是理论和行动的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闷,有时,是突然而来,它就仿佛骨子里的感觉很沉又很累的样子。 当你一个人坐在客厅的中央时,您的脑子一片空白...
    随风而习阅读 1,085评论 2 1
  • 很久很久以前,我有一个梦想。 我想做一个产品,做一个真正能帮助人们的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或许可以解决某...
    凯君阅读 11,781评论 0 0
  • 我叫黄汐源,是一只犯了罪的魂灵。今夜子时,我将被送往冥川,在西岸开始渡河。若能成功渡过,我的肉身便能得以完好的保存...
    林栗子Lee阅读 4,41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