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又活着回来了- -
之后会稳定的给大家带来优质的文章,感谢大家关注!
最近我也在做作品集,也正在整理调研结果,做personas,正好想起了medium上的这篇文章,就拿他作为回归的首篇吧!
文章较长,可以收藏后阅读!
先说一下personas相对官方的定义:
personas是在仔细的观察过、调研过潜在用户后建立的原型。
每个personas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个人物身上汇总了你所调研的目标人群的特征。也就是说,personas会有他们这群人所拥有的特殊属性:比如他们的社会人口特征、他们的自身需求、愿望、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等。
这里放一个网站,是关于服务设计、交互设计方法和专业术语的。我之前大三的时候发现的,勉强算个神器吧(不需要梯/子)
http://www.servicedesigntools.org/repository
以下是原文:
翻译自medium,原文链接https://blog.prototypr.io/personas-74c4e1c12ee2
一个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告诉你关于创建personas的首要的事是如果你盲目的照着模板做,你会抓不住重点。用户研究应该有整体规划,但不要让这些步骤过程限制了你的调研。
简单的说,就是不要遵循任何模板
Personas有用吗?不是在浪费时间吗?
Personas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团队建立对用户的同理心。换句话说,只有当制作工具的人真正关心使用工具的人时,他才能做出好用的工具。这意味着在每次会议中,在做任何决定、做任何设计、写每行代码时,你都应该首先考虑你的用户。
这对我们没法静下心来做设计的人来说有点难,我们很忙、我们得上班打卡、我们有deadline、哪有时间去找用户啊。
但Personas确实是非常好的工具来理解用户,我们可以将它打印出来挂在墙上,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那么我该怎么开始?
找到用户,观察他们,和他们聊天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你可以用,我之前还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用户研究
intro to UX Research(这篇文章可能之后会翻译)
personas里应该放什么?
我用一个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的团队知道用户每天想些什么和思考什么吗?
或者可以尝试下面的方式:把他们放在这个表格里
你也可以下载PDF(Dropbox)
把他们打印出来。你可以在上面写、画甚至是贴便利贴。没有什么强制性的规则,可以很自由,你可以添加你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首先,把所有你了解到的关于你的用户都写下来;然后进行删减,留下有意思的和重要的内容。
然后让团队的其他人来阅读你的便条,不要害怕想别人展示他们。在你的便条中要避免很明显的或者定性的结论。应该让人感到真实。
我们仔细看一下表格: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
人物照片
这是每个persona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不要去网上搜图片来代替。
人物的照片在的你personas是最明显最吸引人的一部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张照片都会影响你的团队对你的personas的看法,另外不要关心照片里的人摆什么样的造型,好不好看。
在这个版块,列出你希望图片传达的关键信息或是感受。通常人们有着多重人格;试图抓住人们在使用你的APP时的特征:
·他们在家还是在办公室?
·他们被孩子拴住还是一个人躺在沙发上?
·他们在面对互联网是自信还是恐慌?
·他们喜欢穿西装还是羊毛衫?
如果这张照片是你Personas里唯一的内容,那这张照片也要能准确的传达出人群的特点,从你调研时拍的照片中挑选即可。
名字和角色
这是两个重要的部分,但是经常被混淆。
名字就是一个实际的名字,比如Jim、John、George。不要是‘实习生’、‘建筑工人’、‘单身妈妈‘。关键的是:最起码听起来是个真名,你的团队能很顺口的说出来。
常见的有:“我没看到过Monica使用那个功能”,或者“George从来没弄懂过使用流程”。
还有就是不要使用名人的名字。他们有时会掩盖掉人物真实的特点。
角色是人物的身份,身份让这个人区别于personas中的其他人。有时候角色可以是他们的职业,但一般不是。角色必须是描述性的但要简短精炼。
如果你想为一所小学设计一款App,一些老师的personas可能就是“新教师”、“辅导老师“、“老教师”,一些学生的personas可能是:“聪明但容易走神的学生”、“努力但成绩一般的学生”。
引用
顾名思义,这个部分应该是一到两个该人群陈述的原话或者切实感受,让读者能洞察到人物的感受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些建议:
1.不要凭空捏造;使用你在采访调研时的真实的东西。编造的东西一眼就看出来了。
2.选择跟你的项目、产品、服务相关的引用。
3.简洁明了,类似一条微博的长短。
统计资料
知道他们的职业是什么重要吗?知道他们的教育程度是怎么样重要吗?知道他们的年龄多大重要吗?如果重要就列出来,不重要就不用列。
比如,如果你在设计一款App来帮助人们获得房贷,那可能需要知道他们的职业、收入、住在哪、婚姻状况,因为这些是重要的元素对于这个App。再比如,要设计一个App帮助孩子们学习做饭,那他们的年龄、阅读水平、厨房经验、甚至他们对什么过敏就是重要的信息。
动机和行为(Motivations and Behaviour)
用户目标
用户使用你产品和服务想要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任务?一提到用户目标,思维很容易就被局限。所以要多回顾以前的经验并且要深入思考。
一些简化过的例子:
1.未来的学生不再想上一个好大学,而是想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2.办公室白领不再想喝咖啡放松,而是想溜出办公室找朋友聊会儿天。
3.快餐消费者不再想吃披萨了,而是希望在经历糟糕的一天后怎么让心情好一点。
这些内容对你理解你的产品有很大帮助,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向今天过的很糟糕的人卖出更多的比萨,你就会知道没有什么咖啡、咖啡机能代替散步和聊天。
用户流程图
未来实现用户目标,用户需要做什么?
这个部分的目的是帮助更好的理解用户行为的细节,然后解决他们的问题、定义产品的价值和让产品更有竞争力。
注意事项:
1.用户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
2.用户在哪些地方感到轻松愉快?
3.那些没有必要或者可以自动完成的步骤
动机 VS 能力
动机和能力是两个同样重要工具,设计师需要他们来让用户做他们想做的事。如果用户做一件事很容易,很小的动机就可以让用户去做。
比如,如果你正在节食,离你几步远的冰箱和20分钟车程的超市都有巧克力,很显然冰箱里的巧克力更容易被吃掉。换句话说,相比于冰箱里有巧克力,如果冰箱里只有西兰花,你是更有可能开车去超市买巧克力的。巧克力比西兰花的吸引力更大,所以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得到它。
再比如:你有个淘宝店,卖一些好看时尚的衣服。你的用户正坐在沙发里,逛着你的店铺。那什么因素会影响他是否会下单呢?
当用户要克服每个麻烦的过程下单时,他们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我是不是真的想买到促使我觉得这些一点都不麻烦?也就是说,收获会大于付出吗?你会发现一个直接关联:下单的过程越难,你需要越多的动机来促使用户下单。
可以列出这些内容:
1.什么驱动了用户?
2.什么限制了用户?
3.什么机关直接导致下单?
4.评估你的产品从动机和能力的角度
人为影响(Influencers)
谁参与了用户的生活?影响他们的决定?
当父母给他们的孩子买东西吃的时候,他们就会被孩子应该吃什么、朋友推荐吃什么所影响。
当一个12岁的学生在畅想上哪所大学时,他们的决定就会被他们的父母和朋友的想法所影响。
当你准备买机票去旅游时,你会被你的同伴所影响,但当你为出差订票时,你会被你的客户、领导所影响,然后导致产生不同的决定。
这些例子说明:只考虑用户而不考虑外界对用户的影响会导致设计师得出不完整的persona。
环境影响(Environment)
你的App的使用场景是在哪?
你的用户是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吗?他们用笔记本工作吗?他们是坐在床上?还是在小吃街?抑或是在超市排队?
用户在哪、怎么样使用你的App是至关重要的,这不只意味着设计一个移动端版本就可以。这部分,画出三个用户使用你的产品的使用场景。两个例子:
银行App:
1.他们急切的想把钱转入借记卡里,因为他正在排队,并且马上就轮到他了。
2.坐在沙发上,电视机开着,然而他们在计算下周的支出预算。
3.用户在ATM机前想重设密码,但后面排队的人已经开始不耐烦。
厨房App:
1.在厨房,使用iPad,手很脏,想要看下是该打2个还是3个鸡蛋
2.在超市,想确定一下晚餐的食材是否都采购齐全
3.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使用笔记本电脑,想看下晚饭做什么大家会喜欢吃
人物家庭关系(The Persona Family)
最后,理解personas里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不同人物也可能会有重叠的部分,可以帮助团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有两种方式来记录:
相关personas
首先,你可以记下你认为可能与之相关的其他personas以及原因。
比如,你要做一个“母亲”的persona,而你恰好有一个“孩子”的persona,你可以把他们一起参考。再比如,你有三个不同种类的“教师”的personas,就可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婚姻状况
你可以尝试在单个网格上绘制出所有角色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步的重要性超过上面的所有,这部分是最难理解和执行的,因为需要大量的试验和错误后才能得到完美的结果。
最后,我的personas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一旦你完成了你所有的用户研究并且记录完善,然后就可以用A3或A4纸做每个personas。它们得是看起来好看的,然后是易读的。
最终的personas不应该是像个表格一样、而应该是指南,具有指导性。
原文完!
总的来说,还算是一片有干货的文章,可能更适合设计团队学习了解。
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