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喧闹的城市中偶遇到这么一处安静的地方,是我的幸运,也是一座城市的幸运。这就是位于安庆闹市区的新华书店-前言后记。
这是一座三层楼的百年建筑,青砖白泥,木顶黛瓦,典型的欧式老洋房风格。前言后记的前生是民国时期的安徽劝业场,后作为安徽省府的办公所在地。2017年1月,安庆市政府将这座建筑修葺一新,改为综合性的图书馆。33个房间巧妙地布置成22个风格各异的书房,每个书房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至于取‘前言后记’这个名字,我在想,一是体现历史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二是体现安庆的文化底蕴,毕竟历史上的安庆出现了桐城派、张恨水等影响历史的人物。
在安庆休息的这几天,我几乎每天都徜徉于书店中,几乎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心灵在书中飞扬,飞越千山万水、历史沟壑。还有那历史和现代对撞的美感,中间的天井有几十张民国时期的座椅,错落有致地排开,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三三两两的学子们穿着长杉和旗袍,拿着一本书安静地坐在历史的角落里,看向未来;青砖白泥,木顶黛瓦,仿佛述说着这座楼的厚重历史,又处处流露出现代的痕迹,要是静静地坐在墙角下,一定会写出很精彩的穿越剧吧;踩在木制的楼梯上,每一个脚步声都会在空间回荡着,清脆悦耳。这是民国时的楼梯,也是穿越现代的楼梯;一个个风格各异的拱门将书房连接起来,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中国传统的美学在此处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最喜欢的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楼的天井。拿着一本《曾国藩家书》,放上一瓶矿泉水,安静的坐在角落里,周围青砖黛瓦,空气中飘着书香,心便随着书里内容一起飞扬。偶尔有一两个也拿着一本书的或男或女,也静静地坐在我的旁边,不打扰对方,就是对读书人最大的尊敬。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是一种享受,是卸下伪装最好的去处。
第二个是二楼的一个书房。这里有着家的温馨,房间不大,两排老式的书架,有着二三十个方格,每个方格中摆放着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中间一张老式书桌,一个藤椅,桌上放着一盆吊兰。书桌正对着窗户,阳光透过白色的窗帘洒落在桌上,朦胧而又浪漫。坐在藤椅上,拿起书桌上星云大师的《宽心》,静静地阅读着,心便会安静下来,享受阳光的热烈,感受书本的温馨,这样的地方就是我一生向往的地方啊。
第三个地方是一楼的怀旧书房。这里摆放着80年代的录音机、黑白电视机、电影胶卷、老式缝纫机,还有一个邮筒,墙上镶嵌着十几幅安庆老照片,几个老式书柜摆放着那个年代的书籍,这是为怀旧人专门设计的房间。我就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见到这么多老式物件,怀念青春,怀念父母,也许很多同龄人有这种感受。在书柜中找到一本《余秋雨散文》,有找到一本《海子诗集》,这些曾经是我的最爱,今日看到不由悲喜交加,原来我的青春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过去。
人说独处使人清醒,读书使人睿智。在前言后记里,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魅力。前言后记能荡涤浮躁的心,会让你独立思考、探索。书页飘香引人梦,一个没有书的城市是不完整的,一个不读书的人不会有完整的人生。从这种意义上说,前言后记满足了我全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