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社交

去了西单一家叫作巴奴火锅店的地方吃饭。

一路觉得很奇怪。

大家从外面进来时全幅武装,个个戴着严密的口罩,但到了餐厅,口罩就必须取下。因为要吃要喝,戴着口罩怎么办?

火㶽店在一个高端商场的地下一层,口味很好,食客很多。

服务员全程戴着口罩服务。食客们在这样一个陌生人聚集的场所倒是无畏得很,摘下口罩吃得正欢。出餐厅时,每个人又自觉地戴好了口罩。

按理说,出了餐厅,倒是不必再全幅武装。因为北京市的响应级别已经调至三级,户外人少的地方倒是可以不再戴口罩,而进入人多密闭场所,口罩还是要戴的。

一起进餐的都是密友,吃饭聊天时,倒感觉没有别样,但出得餐厅,觉得像经历了一场冒险。

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在外面吃饭。上一次有朋友来,我约了在北京坊的北平花园就餐,那里有户外区,在露台上可以观花赏景,还可以不再担心安全。

经历了疫情,人们的消费心理一定有了变化。如果每一次聚会都像一次冒险,社交也就变了味道。

但人们总要社交,经济总要恢复,朋友总要相见,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疫情后的社交是最好的方式?

也许,人们需要找一找各自的解决方案。当人们的解决方案都出来的时候,疫情后的新经济轮廓也就清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