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新文】及【作业】
作业:(1)认真阅读并体会:“面对诸如……因此才会高分低能,不能用专业替代固有的常识。”一段;(2)查阅教材并掌握归因原则,尤其是三维理论,力争发现我的涂鸦中(可能)存在的bug!
面对诸如“一个人笑了,只是因为笑点低吗”之类的提问,一个专业人员必须首先去想该用哪些心理学知识或用哪种心理学理论予以解释。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将其称之为“用理论解释现象的意识”——具备这种“意识”(觉知/觉察)要比具备知识和能力更加基础也就更加重要!多年的带教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很多学员不是没有知识,而是缺乏运用知识的意识,因此才会高分低能,不能用专业替代固有的常识。
认真阅读了以上内容后,我认为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学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识记的层面,更需要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现象的能力。可是,要想“用”,必须得“有”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接下来,我需要:好好查阅教材并掌握归因原则了,尤其是三维理论。
后记:摘抄网络文章一篇,加深对三维归因理论的理解: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相信大家都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小编我在本科学习心理学专业时,身边的朋友总爱问我,是不是学完了你就能知道我想什么了?以后岂不是不能在你面前撒谎了?每每这时候,小编我只想翻个白眼,然后告诉他们,“童鞋,你想太多了。”
心理学并不是一门非常神秘的学科,很多心理学的知识,也能确确实实的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今天的推送,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让我个人收获最大的一个心理学理论:三维归因理论。
归因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说白了,就是当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发生后,你会怎样去解释它。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认知(self-perception),情绪(mood)和幸福感(well-being)。学会正确的归因,我们的幸福感指数,一定会大幅上涨。
一分钟看懂“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
(1)客观刺激物
(2)行动者
(3)所处关系或情境
而所谓的三维呢,则是:
1. 特殊性(distinctiveness)
2. 一贯性(consistency)
3. 一致性(consensus)
看不懂?别着急!举个简单的例子你马上就懂。
假如,你今晚约了男朋友出去看电影。等了半小时,却收到男朋友这样的信息。
男朋友:亲爱的,再等我五分钟!下雨了路堵得很。
女朋友:哦,你不用来了!我等你了你半小时了...还要我等?你到底爱不爱我
超生气有没有?
正常情况下,可能你就会发这样的朋友圈了。
女朋友:寂寞的夜,孤独的我。有男朋友等于没男朋友,唉。
假如是用“三维归因”理论去分析的话,小编我建议你先别那么快发朋友圈。先套公式分析一下吧。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三维什么意思。
解释
特殊性: 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男朋友和其他人约会会不会迟到?
一贯性: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而持久
男朋友是否总是迟到?
一致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别人和你约会是不是也会迟到?
套这个公式的话,我们大约可以得到三种结果
1
男朋友和别人约会不迟到
男朋友和你拍拖总会迟到
其他人和你约会也会迟到
在这种情况下,
正确的归因应该是?
怪自己
2
男朋友和别人约会不迟到
男朋友平时和你拍拖不会迟到
其他人和你约会也不会迟到
怪天气
3
男朋友和别人约会也会迟到
男朋友和你拍拖总会迟到
其他人和你约会不会迟到
怪男友!
就是这么简单,学会了不?下次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先不要急着怪谁,简单分析一下情景,再决定要不要生气。这样幸福感会大大增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