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起来,就感到有点冷。穿惯了T恤衫的我不得不换上一件长袖的衬衫。
前些天我还在抱怨,国庆节都过去了,天气怎么又突然变热了。特别是中午,火辣辣的阳光晒得地面发烫,人走在阳光下,感觉像被烧烤着,气温都在30℃以上。
本来立秋过后,天气有了些许凉爽,这种感觉在早上比较明显。迎面吹来的风,也变得干爽,少了夏日的湿闷。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高气爽”吧。
但是这种凉爽感好像维持不了几天,整个九月份的高温一直延续到国庆节以后,让人感觉立秋后似乎仍然处在夏天。
在我童年记忆里,炎热的夏天,下水游泳,真的是乐趣无穷。但是,过了立秋,我们就往往会被大人禁止下水游泳。据说立秋过后,溪水就会马上变冷,游泳后容易得病。只有立秋后天气仍然高温时,才偶尔被大人允许。老人们把立秋以后的持续高温天气说成是“秋老虎”,所以我那时对“秋老虎”倒有几分喜欢。
记得我读小学和初中时,夏天温度最高也只有37~38℃。尽管如此,那时人们也已经被热得叫苦连天,学校里也经常接到高温警告。考试的时候,试场里有时会被放冰块降温。如今,夏天里的温度经常轻松超过40℃,甚至个别地方会超过50℃。可能由于高温,室外活动的人少了,室内也有空调,反而叫热的人不多了。
现在立秋过后仍然超过30℃的高温司空见惯,经常还会超过36℃。
北方地区的单季稻收割后,一般就过了立秋。而我们南方的第一季稻子收割后刚好七月下旬大暑,接着马上要种下晚季稻。这样的抢收抢种,俗称双抢劳动。在最忙的季节,学校还要放几天“农忙假”。
现在,我发现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种双季稻了,也许是现在的粮食供应不像以前紧张了。
我记得七月底收割的稻谷就铺在竹席上放在猛烈的阳光下暴晒,晒干了就好收藏进谷仓。那个时候我们虽然也觉得热,但是并没有像现在如此让人受不了。有时我还盼望阳光再猛烈一些,早点晒干谷子。
那时我也很怕假期和周末,一旦学校不上课,晒谷子时我经常被父母要求坐在竹席边的板凳上,拿着长长的竹竿,防止鸟和鸡鸭来偷吃稻谷。一坐往往就要半天甚至整天。我对此特别反感,一则觉得这事实在无聊,却又让我无可奈何。因为农村不但鸡鸭到处跑,偷吃稻谷的麻雀也不少。二则,坐在竹席边,虽然有遮阳伞,但是仍然免不了偶尔要晒太阳,甚至被蚊子叮咬。
夏天,也是台风经常光顾的季节。也许因为有台风带来的雨水,我以前并不觉得夏天有多热。一般来说过了国庆节,天气就会变冷,基本上就要穿毛线背心了。
不知什么开始,即使过了国庆节,天气仍然维持夏天一样热;我也不知有多少年没有在国庆节前后穿过背心和长袖衣服了。我相信科学家们说的是对的,是地球变暖了。
天气虽然比过去热,但今天的突然降温还是让我感觉气候总体上还有明显的季节变换,毕竟十月中旬了。如果种下了晚稻,也差不多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了。
今天早上虽然天空中有几堆乌云,但是乌云之间仍然有些许透亮;远处群山黛绿,近处细雨绵绵。接近中午,天上已经乌云密布,虽无大雨,但是持续的细雨已经将地面湿透,空气也开始变得更加阴冷;远处的山顶被云雾笼罩。到了下午,整个天空昏暗,远处群山已经朦胧不清。
我看了一下手机天气预报软件,现在气温是21℃,怪不得这么冷。这一周气温波动于21~28℃,都是小雨中雨为主,偶有大雨;下周16~23℃,基本以阴天为主,偶有小雨。
天气真的开始变凉了。
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