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笔记4「应用传播学」

我们在不同渠道发布的内容,不管是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都是一种传播的形式,我们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发布内容,观看这些内容的人,通过接收这些信息,这种传播的方式。来获取我们所传递内容或信息。

而学习传播学,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让接受者更好的接收我们传递的信息。

传播的规模

  • 人内传播
  • 人际传播
  • 群体传播
  • 组织传播
  • 大众传播

传播学的三个视角

线性视角

who(谁)→What(说什么)→which(什么渠道)→whom(对谁)→effects(什么效果)
发送者→编码→渠道→解码→接受者


线性传播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信息的接受者是被动的。

古典修辞学
目的:以说服为中心
技能:包含听众分析/内容组织等软性技能

模型:修辞学三要素

  • 理性诉求:晓之以理
  1. 数据法:图标数字
  2. 例证法:典型案例
  3. 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情感诉求:动之以情
    通过了解听众的心理以及情感特征,将这些特征应用到岩浆内容或演讲过程中,从而让听众产生心理共鸣
  • 人品诉求:以德服人
    指作者或演说者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威信要能够让听众信服

现代应用传播学

影响力六大原则

  • 互惠性:人们总是感觉到有责任回报他们曾经接搜过的恩惠(比如淘宝折扣,优惠,返现)
  • 稀缺性:当获取某一项事物的机会越少时,想要的人就会越多。(比如淘宝限时活动)
  • 一致性:一旦我们作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
    (举个例子:在某社区推行安全驾驶,在A社区每户都贴上我会安全驾驶的牌子,B社区则没有贴,接下来,询问愿不愿意贴一个更大的牌子,来鼓励安全驾驶。结果A社区贴过牌子的人,更愿意贴更大的牌子。这就是一致性原理)
  • 权威性:人们总会习惯于服从权威来寻求实现行动的捷径。(比如明星代言,明星也在用的产品)
  • 偏好性: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比如好友分享,转发,裂变)
  • 共识性:人们会效仿与其相似的人的做法。(比如淘宝其他用户评论)

非线性视角

是从符号学中衍生出来的。

符号学

  • sign:符号本身(任何可以来传播信息的一个符号)
  • signification:为符号所赋予的意义
    非线性视角

    非线性视角:接受者作为主动受众,根据接受者所处的不同环境,赋予传播内容不同的意义。

详尽可能性模型

  • 中央路径:当人们拥有高动机与能力时,会深思熟虑所有的信息,是一种高思辨
  • 边缘路径:当人们缺乏动机与能力的时候,则会被主观印象、共识等边缘信息说服,属于低思辨

影响动机和能力的因素

  1. 如果具备了动机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应采用中央路径来说服
  2. 如果不具备动机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应采用边缘路径来说服
  • 广告媒体:越能控制广告展示步骤,就越可能遵循中央路径
  • 参与度或动机:对广告内容越有兴趣,越容易形成中央路径的态度
  • 项目的知识水平:知识丰富的人比缺乏知识的人,更倾向从中央路径形成态度
  • 理解:越能理解广告信息,越容易形成中央路径的态度
  • 认识的需要:越愿意思考问题的人,越容易形成中央路径的态度
  • 注意力:观看广告时的注意力越分散,越难形成中央路径的态度
  • 情绪:观看广告时的情绪越积极,越难形成中央路径的态度

文化视角


信息交流是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的认知,每个人既是发送者,也是接受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