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用最简练的语言,记录最准确的想法。这个思绪在脑子里已经转了好些时间了,一直没有时间坐到电脑前,铺陈开来。可真的坐到电脑前,却又有些怅然,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从留守儿童说起
话题太大,那就从一件最小的事情说起。
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了,我给家里打电话,每次都是侄儿接的电话,问他在做什么,总是懒洋洋的三个答案:
- 做作业
- 看电视
- 睡觉
其实我知道有第四个答案:玩游戏。但是他不敢跟我说罢了。
侄儿今年15岁,初三,以前一直都还算乖,成绩也还可以。但是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哥哥嫂子隔一段时间会回去看看他。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在农村应该是司空见惯了吧。
侄儿在“留守儿童”里面,应该算待遇算好的了,毕竟我的父母相对其他爷爷奶奶,能管得好一点,可是,他们对他的教育方式,还是对我们那一套,就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道理讲多了没有用的,所有的徒伤悲都是在命运已经成既成事实之后才会有的,之前体会不深也克服不了。然后就是“高压政策",可祖孙之间,体力不支加上泛滥的爱,使得这种曾经用在我们身上的黄金办法,却在孙子身上使不上劲,加上精力和思维也跟不上,自然执行起来大打折扣。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不知不觉间,侄儿已经上到了初三,马上面临中考的问题。
前年,也就是初一的时候,闹着要买手机。“暴发户”哥哥爱子心切,居然答应给买了。小伙子拿着手机好洋气,从此周末不再无聊。(此处是不是该翻白眼n次)
去年初,我回家看望父母,看这孩子表现还算懂事,对网络充满好奇,要听点音乐,家里没有宽带,只能靠流量,我就把我的无限wifi留给了他。他自然是满心欢喜,爱不释手。连上了网,手机的功能边界立马大大的开放了。也就是那时,我算对00后的世界开了一次眼界。了解了他们的大概状态,只能用”大跌眼镜“来形容了,非常难以想象。
可所有的事情,都会有算账的时候。初二的期末考试,对侄儿来说,就是那个悲催的时间点。考试结束,拿完成绩,跟着父母去了桂林过暑假。成绩瞒不了人,本来班里前几名的人,一下掉到了好几十名,一落千丈,哥哥嫂子自然着急万分,又是”劝导“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小伙子心里也难过,又是悔恨又是无助又是落泪,可问题是,他认清事实的心里,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跟他聊天,他说知道自己就是贪玩,克服不了畏难情绪,对自己很没有信心。
Word哥,这些特点,我听了差点没吐出血。我知道,这些问题,也不全是他的问题,所有的”自生自灭“的一代,有几个能真的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就说我自己吧,虽然成绩一直很好,可真的想想,那个时代,大家的差距不大,成绩好也就可以有机会勉强站到一条起跑线,可是除了吃苦,其他品性真的好吗?比如坚持,比如运动,比如艺术修养。。。,太多的素质的东西,在我们身上都是缺乏的。
事情还没完。因为这次成绩的原因,他的手机被没收了,我的无限wifi也收回来了。从此,他可以认真学习了,这是我们的想法。可是,周末我打电话,跟他聊天,能感觉得到,他内心的无聊,你不能要求一个14-15岁的少年,周末回到只有老人的农村,天天窝在家里读书写作业吧?他能干什么呢?城市里的孩子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排得满满的,可他们呢,只有作业,似乎作业就是整个世界。余下的,就只能靠游戏,电视来填满了。
还没完,春节的时候,我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母亲,因为可以上网,所以可以微信视频聊天,跟父母能更方便点联系。可是,这高科技玩意儿只能仰仗少年来辅助完成。奶奶,跟慈祥永远是连在一起的,于是,我能感觉得到,奶奶的智能手机,成了少年周末的上网利器。老家去年居然通了3G,4G,上网速度蹭蹭蹭的爽。幸好我的号跟母亲的号是绑定的,流量共享的,我可以检测到他们用的流量情况。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一个星期,给我用掉了3个G的流量。我忍了,警告一次。第二个星期1个G,我问他用来干啥了,没说是”王者荣耀“了说是看的直播。我气炸了,但没对他爆发,我知道,隔着这么远的电话线,作为叔父我发脾气一点点意义也没有。但是,我立马给联通打电话,把目前的卡的流量功能给关掉了。
似乎,从此,世界安静了。可现在,我还是感觉周末,他离手机最近,每次打电话都是他接的最快。这不能说明什么,我也不能用我的想象去扣他的帽子。可是,对于这件事,我感到很无能为力,有时候想,如果离家近一点,我都该周末多回回家,看看他们,也顺便教育教育。可只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不会重头再来。
下个月就是中考了,每次问起他,都木然的回答,不怎么样。目标只是县里的高中的重点班,如果不进重点班,似乎离大学的校门就越来越远了。可我希望的是,一定得考上重点大学才行。也仅仅是希望。
故事讲到这里,情况已经很清楚了。留守儿童,无论天资如何,都已经远远的输在了起跑线,在社会分层的过程中,已经从最开始的教育问题上,被无情的抛在了后面。
这也是很多打工的父母,无论无何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要让他们上城里的学校,原因不言自明。侄女就好得多,在桂林上的学,还学了舞蹈课程,性格开朗活泼,哥哥嫂子说什么也不愿意让她回农村去读书了。
农村,真的已经在被放弃的路上越走越远……
还记得那篇《回乡调查实录》里面描述的情景,过年的时候,城里的青壮年劳力,开着大车小车,拎着大包小包,热热闹闹的回到了家乡,初五六开始,陆陆续续,又都渐渐离去,留下了年逾花甲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平时回乡探亲,也就成了回乡看留守儿童嬉戏,纯真的脸上,快乐的童年似乎少了很多东西。
这不是谁的问题,可这问题终究会表现在一代一代人的身上,后果终究需要人来承担。痛心也罢,现状而已。
起跑线问题
都说现在的中国是全面焦虑,确实是。
其他不说,还是说教育吧。最近学区房又疯狂上涨了一轮,成都所谓的“五朵金花”的好学区房,再破再烂都能卖到3w/平的价格了。而且是不愁卖,你不卖,过不了几个星期,一定已经卖了。
再就是辅导班,现在商业写字楼,生意不好做,但是最好做的生意有两个,一是餐饮,二就是青少年教育,各种辅导班,奥数,艺术特长,价格都很贵,家长们在孩子培养问题上,从来都很大方,一节课几百上千的还真不少。
孩子很累,家长也很累,但是都得拼,为的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优秀的人都那么努力,是的,优秀的人都那么努力呢。
前面说的都是客观事实。很悲观的事实。
人需要面对现实,但人生不能活的太客观,否则容易走入死胡同,一辈子活在阴暗里。
就算起点低,依然可以活出小人物的精彩,我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人力依然是最宝贵的财富。毕竟人格上来说,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境遇无从选择,在可选择的节点,做到了最好的选择,随时保持上进努力的心,乐观开朗的生活,这才是最健康的人生态度。
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孩子,你慢慢来。
但是一定得跑,不能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