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你的写作程序,人人都能成为写作高手
计算机程序,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当你输入了各种条件,通过计算机的“思考”,就会自动输出了你想要的结果。比如微软的电子表格excel,当你录入了需要统计的人员的工资,再提供一个思考的模型(公式),那么就会自动统计出平均工资等数据。
如果要是把想写的东西输入到一个什么程序中,然后就自动得出了写作的结果,会不会很奇妙呢?日本一位流程设计师兼软件工程师芝本秀德就写了一本这样的书《如何高效写作》。他提供了一套有效输出写作结果的程序。
芝本秀德是日本一家流程设计公司“Process Design Agent株式会社”的CEO,善于各种流程设计,同时他还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作为工科背景的芝本秀德此前就写过10本书。这本《如何高效写作》则是用他在2016年写作培训课教程整理而成的。作为流程设计专家的芝本秀德,把流程设计的理念运用到了写作,设计了一套简单高效的写作程序。也就是说,把看上去干巴巴的写作条款变成了可以实际操作的程序。通过输入一些信息,输出写作结果。
程序化写作更适合刻意练习
《如何高效写作》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写作程序化,并且把每一个步骤设计成为可以照本宣科进行刻意练习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的是需要写作的信息,输出的是你要表达的结果。我们只要通过练习这些模块,就能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芝本秀德把写作程序分为7个模块:
- 确定信息
- 分析读者
- 收集点子
- 编制提纲
- 写作初稿
- 推敲
- 修改
我们看看这些模块是如何通过输入,获得想要的输出结果的。比如第一模块,确定信息。芝本秀德把“确定信息”模块画成这样的流程图。我们看到他自己最擅长的流程设计的思想在这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图)
当我们产生一个写作的念头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有一个预期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写作的目标。
- 读者在阅读我们写的文章之前是什么样的?
- 阅读以后,我们希望读者变成什么样?
- 用什么信息来跨越这个距离?
把阅读前和阅读后两个点连起来的方法,就是我们搜集的这些写作信息想要达到的效果。芝本秀德用了一个词“gap”,就是缺口。读者的现状和我们希望读者变成的样子之间的缺口,需要我们用内容来弥补。为此目标,我们要收集必要的信息。芝本秀德随后提出了两个问题:
- 这些信息,让读者产生的反应是什么?
- 通过阅读,读者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
预期反应,就是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产生的行动;而预期印象,是读者通过阅读文章,对文章以及作者产生的印象。该印象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主动去行动。这些印象通过文章的语气或者其他表达方式来传递,引起读者对于文章产生各种印象。如果印象不好,读者即使有行动动机,仍可能缺乏行动意愿。
我们分析一下,关于“确定信息”部分输入的是:
- 读者在阅读前是什么样子(阅读)
输出的部分是:
- 读者读完以后是什么样子(行动)
中间的程序运行过程,也就是思考过程是:
- 中间的缺口信息
- 预期反应
- 预期印象
我们按照这个模块的流程图来实际操作一下看看。书中的例子,是芝本秀德用他写这本《如何高效写作》来说明确定信息模块的使用方法。(如图)
读者现状:
- 苦恼于写不好文章的商务人士很多;
- 很多人可能掌握技巧,但是没有掌握程序,也是写不出好文章;
- 如果有像1+1等于2这样的程序性的方法,写作就更方便了;
希望读者读完以后的状态:
- 明白写作程序的重要,并实践
通过什么信息达到目标?
- 为什么掌握了程序就能写好文章;
- 写作程序是怎样的,如何掌握
读者预期反应:
- 理解了程序的步骤
- 进行实践
读者的预期印象:
- 应该能写
- 要试一下
芝本秀德把整个写作分成了7个模块,把每一个模块又都设计了输入端和输出端。比如这个确定信息模块的输入端就是读者阅读之前的样子,输出端,就是读者阅读以后的样子。要想从起点走到终点,芝本秀德认为需要用正确的信息来填补。这个正确的信息,需要让读者产生正确的反应,并对书本和作者产生正确积极的印象。通过信息-反应-印象这样的三步思考,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确定信息”模块的流程。对于一个不善于思考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设定用户目标的写作者,看到这样的思考模型会大呼过瘾,因为找到了一个靠谱的思考路径,沿着这条路思考下去,就能获得一个不错的写作起点,以及收获一个合理的预期结果。
写作=写作技巧+写作程序
上面介绍了《如何高效写作》作者芝本秀德为我们设计的程序。大多数写作的书介绍的都是写作的技巧。比如如何遣词造句,如何使用逻辑推理等等。对于写作的程序,像芝本秀德这样搞的像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一样的,几乎没看过。
关于写作的技巧,芝本秀德也在书中也做了简单的介绍。他认为:
- 一个词要清楚表达一个意思
- 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清晰明确的点子;
- 一个段落,要表达一个清楚明确的主题
如果一个词有不同的歧义,读者理解起来就会混乱,如果一个句子表达不同的内容,读者也就不理解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而一个段落,如果写了多个主题,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很难把握作者的思想。所以,词,句子,段落都要清晰表达,且要有一个中心。
另外,芝本秀德也提到了如何使用连接词,如何使用逻辑来表达。关于这方面,我倒是更推荐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书对于句子,段落以及连接词,逻辑表达等阐述得更加清晰。而且《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还是美国名校的文法教材。作为补充,可能会让学习写作的人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殊途同归的写作方法
如果读过《完全写作指南》的话,一定会对芝本秀德的7个步骤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把《完全写作指南》劳拉布朗的6个写作步骤列出来你一看就明白:
- 目标
- 了解读者
- 头脑风暴
- 组织
- 草稿
- 修改
这六条,跟芝本秀德的7条是不是很像呢?
第一条“确定信息”vs“目标”,是不是目标就等于是确定信息?
第二条“分析读者”vs“了解读者”,是不是一样呢?
第三条“收集点子”vs“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不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子?
第四条“编制提纲”vs“组织”,词不同但意相同。
第五条“写作初稿”vs“草稿”,完全一个意思。
第六条和七条“推敲”“修改”vs“修改”,也差不多。
这两本书不同的地方是《完全写作指南》有200多个实际的写作例子可供参考,而《如何高效写作》则更细致地建立的模型。所以,这两本书如果一起看,效果一定会更好。
在我们这个时代,据说计算机应该成为必修课。为什么?学习计算机,不一定是要成为一个程序员,重要的事学习思维方式。我们看到芝本秀德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他的思维就充满了“计算机”的色彩,这种程序化的方式,有时候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即使想要成为一名写作者,如果学习一点计算机编程也会很有帮助。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让你的写作有一个不一样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