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142天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原文: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几个月都尝不出肉的鲜美滋味,说:真想不到音乐之美能达到这个境界。

解读:

“韶”,舜帝的礼乐。孔子曾说,舜帝音乐,尽善尽美。而武王音乐,尽美但未尽善。武王天下征伐而来,威武正义之余,不免杀气。舜帝天下禅让而来,社会政治秩序庄重和谐,道德心灵秩序仁爱自洽。韶乐之美,源于极治之世。对韶乐的喜爱,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审美追求。

至“田代齐姜”,韶乐成为齐国国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内乱,孔子至齐避乱,给齐景公的丞相高昭子做家臣,望借机引起景公注意以施展抱负,后来因遭遇排挤未受重用而回到鲁国。这时,孔子认识了齐国太庙的乐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相比《论语》,此处多了“学之”二字。“三月不知肉味”,不是听一次,而是孔子学了三个月,如痴如醉,不知肉味。

孔子学习音乐追求的境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另一段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善学,不圄于技艺雕琢,重内涵和意境,内化于心,知音之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