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向中年的你自己提出一个好问题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生中成大事,于是有的人余生都在纠结,沮丧,暴躁。另一些人和曾经的壮志和解了,回归平常心,甚至躺平了,差点连正经事都不干了。

但做不成大事,再经营不成一件大事,那不是更沮丧吗?

在区分做和经营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人经常会向自己提问,但就像《罗生门》里的家仆说的:人这东西,当着自己都不能坦白的事可多着呢。

你问他为什么学功夫,他说除暴安良,其实心里想的是英雄救美,然后人家以身相许。

所以绕过那些冠冕堂皇,咱们往祖坟上刨根问底。

如果这个岁数(中年)给你一个实现当初抱负的机会,你想成功给谁看。是不是忽然脑子里浮现出几个人生过客,但又消散了。

某前任,某个学生时代的女生,并不对你有太大期待的爹妈,也可能是厨房里剁馅儿的媳妇。

所以如果男人们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会不会有那么一部分遗憾是:这个岁数还没成就,大概功成名就那天都不知道告诉给谁听了。

第二个问题:成功后能获得什么?

金钱?地位?权力?

真的吗?再好好想想。直接进入第三个问题就直观了——获得这个有什么意义?

有钱啦,有钱不用上班,不用上班了你去干嘛?去做的那个事情对你有什么意义,你又能从那件事情上收获什么。

打个比方,一个人有钱了,他可以辞掉自己的工作,那么他获得了自由。那么自由的意义是什么,他可以做他一直都向往的事情,比如去说脱口秀。说脱口秀让他获得什么,被瞩目的快感,当明星的快感。那这个快感对他的意义是什么?满足虚荣心或表达欲。

假如实现梦想——获得的——这样东西背后的意义。

这就是一个对自己提问的闭环。

那个背后的意义才是你真的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衡量一下自己的斤两,看看能不能直接从这方面出发。

成大事一直都是男人骨子里对自己的需求,但做和经营就是两个状态。

做大事通常是一股真气不散,哪天枯嚓一下成了。

经营大事,就是每天都在做,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有时间就做,有条件就做,不停的做,成功可能会来临,也可能不会,但手头的事不会停。

当然每个人对大事的衡量标准不一样,造反的朱元璋可能觉得当皇上就是成大事了,封元帅就是有了份工作。公务员觉得在正处级退休就是成大事了,科级领导就是壮志未酬。

但也有人觉得一生中一定要干,干起了没完的事情就是大事,小野二郎就想做寿司,早乙女哲栽就想炸天妇罗,结果干着干着人就老了,干着干着被封神了。

你问他们封神之后他们想干嘛,他们会眨巴眨巴眼睛:废话,做寿司(炸天妇罗)啊。

这就是经营大事的姿态。

虽然衡量标准不同,但大事的定义是一样的:做一生中足以让自己内心骄傲的事情,让此生无憾。

那么好好问问自己,没被实现的抱负背后,那最终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试着从那出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