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8岁的青岛女孩苏萌用半年时间横扫欧洲、亚洲和美洲顶尖吉他赛事,实现了中国人首次获得古典吉他国际“大满贯”的壮举。
如今,她已成为旧金山音乐学院建校以来首位亚裔吉他教授,打破了古典吉他领域的性别与文化壁垒。
“吉他是发声离心脏最近的乐器,真的是在拨动心弦的感觉。”苏萌这样形容自己与古典吉他的缘分。
苏萌与古典吉他的相遇纯属偶然。5岁半时,母亲让正在玩耍的她从吉他和小提琴中选一样学习。
奔跑到母亲身边的她随口说了句“吉他”,甚至不知道吉他长什么样。这个看似随意的决定,却成就了她与古典吉他一生的相伴。
8岁时,苏萌在上海夺得华东六省一市比赛冠军,第一次在真正的音乐厅表演。
之后,她开始每周坐一夜绿皮火车往返青岛与北京求学。
艰辛的学琴路上,母亲的支持是她坚持的动力。
“妈妈让你学琴不是为了让你赚大钱,就是让你每天开心。”这句朴素的话语成为苏萌音乐路上最温暖的陪伴。
14岁,苏萌在维也纳国际青年吉他比赛上一鸣惊人夺得冠军。17岁半至18岁期间,她先后赢得第48届东京国际吉他大赛、美国帕肯宁国际青年吉他比赛和德国伊色隆国际吉他大赛冠军,成为获得三大洲顶尖吉他赛事“大满贯”的第一位中国人。
2004年左右,苏萌与师姐王雅梦在韩国演出的视频在外网爆火,其中帕格尼尼24号随想曲的精彩演绎引起轰动。
这段视频也打动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的吉他大师曼努埃尔·巴鲁艾克,为她争取到了留学的全额奖学金。
师从巴鲁艾克大师的12年,是苏萌从“会弹吉他的小孩”成长为真正音乐家的关键时期。初到美国时,她曾怀揣“比赛心态”,想着如何超越他人。
但18岁后,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一度在舞台上紧张到手抖。
巴鲁艾克大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走到哪里你都是一个中国音乐家,大家希望听到你弹一些原汁原味来自你文化的东西。”这句话让苏萌更加坚定地探索自己的文化根源。
2009年,她与师姐王雅梦组建“北京吉他二重奏”,并于2010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成功首演。
演出前,巴鲁艾克在后台对紧张的苏萌只说了一个词:“Enjoy(享受)”。
这个词成为她舞台生涯的重要启示。
2021年,苏萌受聘为旧金山音乐学院吉他教授,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女性吉他教师,也是西方顶尖音乐学院第一位亚裔吉他教师。
苏萌的教学风格独具特色,相比于理论阐述,她更倾向于直观演示。
她认为音乐艺术“吃资历、吃阅历、吃文化沉淀”,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演奏不光有美,还会有留白和情感的表达。”
从青岛到北京,从北京到世界,苏萌的成长历程是中国音乐家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的缩影。如今,作为少数在西方顶尖音乐学院执教的华人吉他教授,她正在用东西方融合的音乐教育理念,培养下一代音乐人才。
“只要能每天弹琴,这就是我的理想生活。”苏萌简单而真挚的话语,道出了一位音乐家对艺术最纯粹的热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