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读懂财报》有感

        《一本书读懂财报》是加入星火训练营读的第一本书,于我而言,这是一本雪中送炭的书,4月11日就已读完,但迟迟没有写心得,可能是因为懒,也可能是因为知识上消化的不够,今天结合近期工作的一些感受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一直以来,财报对我而言是比较难懂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很多理解是片面的,亦或知道一角而不知全貌,亦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定程度把握了财务报表的逻辑架构,能够将报表信息与企业决策联系起来。就如书中所说“财务只是一种语言,这个语言描述的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学习财务知识,需要带着看企业的目的,而不能陷入会计数字,将数字与它描述的企业割裂开来。”我曾经认为会计是个翻译官,是将业务言语转化为财务语言,但读完此书,我以为,会计更应该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全景,通过分析财务信息体现更大价值。这本书的结构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引言:会计是什么

2.资产负债表:企业的照相机

3.利润表:企业的摄像机

4.财务报表的诞生和内在逻辑

5.解剖现金流量表

6.活用三张报表,打通财务数据经脉

7.找出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

8.怎样的公司才算是好公司

9.控制风险的要诀

10.结语

        会计是什么?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是魔术?在引言部分,作者引用了“用3000万元的房子抵掉1.6亿元贷款,再用1.6亿元现金把抵债房子买回来,最后让1亿元的亏损变成了盈利”的事例进行了巧妙的讲解,在资产负债表章节中,作者引用了“养鸡场的鸡因为不同用途,在资产负债表的体现也不同,肉鸡是产品,蛋鸡是‘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事例更使我好奇不已。这些事例让我联想到了领导讲课时的一句话“会计是一门技术,玩好了是艺术,玩不好是魔术。”的确,会计是社会科学,是人定的规则,它不是黑白分明的,存在很多判断和选择,会造成很多不同的结果。所以我想以朱镕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作为会计信条“诚信为本,操作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我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也是对我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对“三张表”的认识。还是引用领导讲课时的话“资产负债表是底子,利润表是面子,现金流量表是里子。”书中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内容、项目顺序以及前后关联关系进行了详细解读,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说的是钱被拿去做什么了,右边告诉我们企业的钱从哪儿来的。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我之前以为这是个数学公式,实则不然。这个“会计恒等式”的变式:所有者权益=资产-负责是成立的,但负责=资产-所有者权益却是不对的,不同的顺序,代表了完全不用的含义,这可能就是前面所说的,学习财务不能将数字与它所描述的企业割裂开来。关于利润表,我觉得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我们企业赚的钱来自哪里,哪些是可持续的,哪些是不可持续的,通过结构分析出每个项目的占比,一目了然、简单实用。关于现金流量表,我认为这是三张表中最“真实”的一张表,是企业的里子,我之前从事过一段时间资金管理,深切体会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每天盯着银行流水等钱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就如领导所说,很多企业看似利润很高,实际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现金流短缺,在这样的企业里当会计就比较辛苦。同样,有些企业看似利润不好,却因为有充沛的现金流而过得很舒坦,现金流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卡住了企业的脖子。三张报表分别站在不同视角描述了企业的状况,现金流量表从风险的视角反映企业的生存能力,书中通过分析8类不同现金流特征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企业风险的重要标准,对于我们这种“+-+”的企业来说,控制投资风险是最需要关注的点,以前规模扩张型的投资策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收益的视角反映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联系到我们的企业就是底子不厚、面子太薄,陷入了折旧无法支撑投资的困境。这三张表相互结合完整展现了企业全貌。

        关于财务决策,我的理解还很浅显,需要更深入的钻研,暂时没有能力探讨,但我会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早日成为一名能够为财务决策提供支撑的财会人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