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句话谈起 ‖ 1

“做了那么多的规划,那么就上手吧,开始做一件想做的事。”我在心中想到这样一个句子,就像一切都是从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开始的一样。


一年前的、仍旧崭新的笔记本上有两句英文。一句是“believe in yourself”,一句是“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

一切就从这第二句话开始吧,最近我将它两次摘抄到本子上。一次做一件事,并做到最好。

关于这样一个释义,我将它扩充到了当下的生活现状中:在各段时间里有各段的事,它们互不干扰。

曾经的日常生活中,会觉得学生就只能是学习,每天每时每刻都只能是学习,不可被其它的杂事打扰。后来发现这真的太理想化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小事都要去处理,不必纠结说,“被打扰了,就不是一心一意做学问啦!”

或许,不必过度的强调时间的长短和离散程度,重要的是对时间的利用率与办事效率。

花该有的时间,办该有的效果,而不是说将书摆出来,然后昏昏欲睡的混日子。

当开始意识到自己很慵懒的时候,就愿意克服一下,让自己打起精神,忙起来。可是,时间没过多久,又会热情消退,猛然间发现自己心不在焉。这样间断性的无助的努力,就好像失去了专注力的人儿,再也难以投入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

就像以为可以不用只做学问一样,一件旁门左道的事情,会在悄然间侵入我的思维,就像灵感一样,突然打断了集中精力的自己。无论是从学习中跳脱出来,还是从发呆中中断。

停顿时,我将灵感记录下来。但这其实是打断了持续的专注力,因此,我开始思考一个计划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在纸上写下一长段的规划,并以完美的闭环结束。什么是完美的闭环呢?其实就是自我感觉考虑得足够周全,并且看上去是一个每日循序渐进的成长法则,一条扣着一条,严谨且令人满意。但今天,仅此而已。

太阳会东升西落,日子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昨日记录的计划已变成了史记,不再对今天有用,似乎只有到未来某一天考古的时候,才会研究当时计划的含义,可是再也记不得其中具体的细节了。

尽管如此,还是会重蹈覆辙,跳出了一个坑,在下一个坑时又跳进去,甚至每个坑都似曾相识。

也会因为这些无意义的内耗,做一些规划,但也仅仅是规划。就好比记录的文字写了几页,却还是没有认真执行其中的任何一个计划。

就像告诉自己:不要顾虑太多,重要的是去做,无论对错。

其实,自己就是看似什么都懂,却什么也不做。以为考虑得周全,不过是一时的自我感动罢了。真正值得扎根去做的事情,被自己打碎、慢慢遗忘了。

大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关于选文科专业或者选理科专业,其实还是看自己的内向想法。在清楚地看到各自的弊端后,甚至是在了解了各个选择背后的要求,并对应做出实践尝试后,自己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对于迷茫者来说,实践更能反应想法的合理性。有想法,先去实践,其后的选择自然不辨自明。

然而从未踏出实践的第一步,即使有,也因不知名原因而半途而废了。

不知从何说起,渐渐活成了一个越来越废的人。

回想这一天:以为做了很多,其实零零碎碎的什么也没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