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麦全名叫麦田里的小小守望者,至于阿麦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自己也说不清,起初觉得这个名字很高大上,显得自己很文艺,别人一看,就会问,你是不是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阿麦就会引理论据,高谈阔论,博得众人羡慕,他自己也乐享其中,得意满满。其实那,阿麦心里明白,自己从来没有好好读过这本书,只是快速地翻看过一遍,根本不知道书中讲的是什么,更别谈什么文学价值、社会意义之类的。了解的只有,书中主人公满口粗话,结局好像是知错就改,幡然醒悟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阿麦在别人面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吹嘘自己在书中领悟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还劝导别人也去读一读,感受名著的分量,共同探讨。
或许是问的人越来越多,让阿麦心里发虚,担心自己有一天被揭穿;亦或许是阿麦自己都被自己的一番言论所感染,及时悔过,总之阿麦突然有一天,竟然下决心要好好阅读一下自己名字来源的这本书,让阿麦自己都觉得很惊讶。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阿麦仔细阅读过后,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在这本书中感受不一样的东西,竟然和自己吹嘘的一模一样,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东西,以阿麦的文学功底又不足以用言语或者文字表达出来。阿麦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阿麦询问其他人(那些他之前向他们推荐过此书的人们),你们在书中有什么领悟?结果没有一人与阿麦有同样的感受,只是说,这名著讲的都是什么内容?全是满口粗话罢了。
此时的阿麦竟然没有了之前乐享其中的优越感,开始思考为什么仅仅只有我会有这种深刻感觉,其他人却体会不到?无法倾诉,顿时成为摆在阿麦面前最大的苦闷。后来有人再向阿麦问起,你是不是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阿麦不再高谈阔论,侃侃而谈,只是淡淡的说一句,还好吧。因为阿麦觉得,如果那个人和自己一样,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就一定不会这样问。
就这样,人们觉得阿麦变了,至于变在哪里?人们也说不清楚。
阿麦也觉得自己变了,变得不那么张扬,不那么夸夸其谈。阿麦认为身边的同伴,没有一个可以与之共同探讨,因为他们从这本书中什么都没有感受到。阿麦很苦恼,为什么找不到一个和自己有共同感受的人那?阿麦不甘心,也不相信难道就仅仅自己会深有感触吗?阿麦开始查找所有关于这本书的资料,了解这本书的来龙去脉,恍然间,阿麦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原来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洲大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都与阿麦有同样的感受。更有甚者为此不惜枪杀了“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并对外界说,他杀列侬的原因都写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上一刻,阿麦还在为知己难寻而无法倾诉时,下一刻,阿麦便发觉自己愈发迷茫,自己到底从书中感受到了什么?阿麦觉得不可思议,也有些无法理解?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自己会与异域大陆的少年产生同样感受,而自己身边的同伴却毫无感触?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会说,他杀列侬的原因都写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了。
于是阿麦再一次读起《麦田里的守望者》,没有第一次阅读的随意性,也没有第二次阅读的功利性,这一次,阿麦带着自己的迷惑与疑问,准备去书中寻找答案。
无从得知,阿麦是否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是看到阿麦从全书中摘录了一段话写在自己日记本的扉页,经常翻看。
摘录: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