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办理支付宝时,一有时间就在淘淘淘,看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就忍不住拍下来,总想着反正也不贵,结果一年下来,家里没用过的小物件一大堆,买了穿不得或不适合等原因送给别人的衣服也有五六件,看着帐单不仅自问“真的省钱了吗?”
答案是“没有,而且浪费了更多。”反思总结得出在网上非理性消费的几点原因:
一是消费的是银行卡里的数字,不同于数人民币给商家的感觉;
二是收到快递就像收到礼物,会有一份惊喜,一份期待!
三是商家手段高明,无论多差的东西总能拍出大牌的感觉(往往会失望),刺激购买欲。
总成月光族之后痛下决心,但收效甚微,于是开始记账,一月一总结,总算找到是谁“偷”了我的钱包,于是下次逛街时就淡定多了。
若想不做剁手党,我的经验是:
一、工作时间不买。工作时间坚决不上购物网站,不玩手机。忙的时候不说了,如有空闲,看书、学习,早把“买买买”抛到脑后了。
二、购物清单外的不买。如果有买东西的需要,上网或出门前会提前列好清单。买的时候只看清单上的东西,其他一概不看,不管是否打折、是否有优惠。
三、近期不用的不买。有钱不买半年闲。只买当必需品,超过两个月闲置的物品不买,超过两个月用量的日用品不买,尤其是食品。
四、不要掉进商家的陷阱,商家搞活动,常常有数量陷阱,买的多优惠多,但我们花费就更多,买了又用不了,造成浪费。比如一杯奶茶10元,第二杯半价。如果只喝一杯就够了,就不要买第二杯,哪怕它再便宜,因为你不需要。再比如消费达到一定数额商家会送一张优惠卡,目的就是吸引回头客,经常会为了一张优惠卡而再投进去许多钱。
五、打折季不要存货太多,尤其是衣服。说不定你春末买了一件羽绒服冬季拿出来已经不是你很想要的样式了。
六、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适合的款式,不适合自己的,哪怕它再好看、再时尚、再好用,也不买。
七、更新换代快的产品不要一味追求打折促销,往往打折促销的电子产品都是快淘汰的,或者更高级的马上上市的。比如前几年我看到蒸汽熨斗(那种还要放在桌子上的)折扣很低,于是买了一个,结果不到半年,挂烫机就上市了,最终结果是嫌麻烦那个熨斗一年能用两三次。
八、超出自己收入水平的不买。量入为出,消费要贴合自己的收入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生活质量。
当然,不是要一味的“攒攒攒”、“抠抠抠”。而是在自己的收入水准上,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既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有闲钱来理财,何乐而不为呢?
你 @_@做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