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这是笑来老师的书《财富自由之路》前言的第一句话。
接着往下看:注意——不是“觉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笃信”(即,120%地相信);不是“也许能”,而是干脆清楚的“能”。若你不是“笃信”,只是“希望”,只是“觉得”,那后面的“能”就只能变成“也许能”,或者变成干脆清楚的“不能”了。若你不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那你也没必要读下去了,你甚至不该买这本书——还不如去星巴克买杯饮料喝掉然后上趟厕所呢。
看完这一段,我哭了,很伤心。因为我就是那个不该买这本书的人,也就是说我发现自己没有笃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以往到了新的一年,我都会告诉自己,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加油!然后做一堆完美的计划,然后抛之脑后,等到下一新年到来的时候再重复这个动作。之后通过看书,认识到,时间只不过是我们人类设定的一个符号而已,新的一年并不会有新的开始,那只不过是人类的自我安慰,以为有新的开始就能把过去的一切都抹掉了?不能。生活就像打怪升级,一个问题只要没彻底解决,以后它仍然会化作不同的面孔出现在你面前。多年重复动作无效加上对时间这个新的认识之后,我干脆连计划也不做了……于是造就了一个碌碌无为的现在的我。
看到笑来老师那两段话,戳到了我的心窝,于是奋起做自我剖析,坚决要让自己笃信自己能变得更好。
看到过一个小视频,讲的是哈佛研究的9个导致贫穷的原因,其中有一个是自我设限,当时我没觉得自己有这个问题,但是看到笑来老师这段话,我才顿悟,我就是有这个问题。
原来我一直在自我设限,我只是希望通过各种学习来改变现状,只是觉得可能我学习了,我会变得更好,生活会变得更好,言下之意就是说,如果没有变得更好,那也无所谓,保持现状也挺不错的。没有120%地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又怎会有120%的投入,又怎会变好呢?这就导致对自己很放松,能做就做,觉得难的就放弃,这又导致了对自己信心继续减弱,然后放弃的更多,而后更加没有自信…..形成恶性循环。
那为什么我没有120%地相信自己能变得更好呢?
一是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幸的是看到了这本书,这句话,让我有了这个认识,也才有这样对自己的剖析以及激励。
二是现状并不是那么糟糕,没有到非变不可的地步,我不想离开舒适区。
三是,能变好,好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好?必须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设定的目标都太高,以至于一开始我就认为那是不可能达成的,于是安慰自己,看吧,反正努力也达不成,又何必去做呢。于是放弃。
四是,我害怕付出了努力,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是那个讲贫穷的小视频里的那句话“我不敢下苦工琢磨自己,怕最终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在着一丝希翼,更不甘心与瓦砾为伍”。就因为这样,所以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就是怕输。可是,我会输掉什么呢?我的时间?我的精力?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一边期望着自己有所成就,一边又嫉妒别人天天玩手机刷微博看电视,看起来好舒服的样子,我最终能成就什么?这边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得不到想要的生活,甚至看不到希望,那边又不甘于碌碌无为,与平庸的人为伍,两种生活都过不好,我这是为了什么?
我想起农民种稻谷,一年收成1次、2次,海南一年可以收获3次,要是不幸遇到自然灾害,导致他们一年一次收获都没有,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农业中不可控的因素中主要是天气,可难道因为不知道接下来的天气怎么样,农民就不播种了吗?如果有人这样做,你一定觉得笑死了。可现实中,我们不正是害怕不知道这样子有没有收获,而不去做吗?也许你会说,农民没有得选择,是的。那这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如果我们笃信自己能变得更好,是否也会让自己没有选择,然后全力以赴?此外,笑来老师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给了农民们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且他们相信,所以他们有收获。
如果你真的决定过那种十年如一日的平常生活,如果你觉得奋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未来回头看的时候,不要抱怨生活没有给你你想要的。如果你真的决心去努力,那就拿出勇气,拿出对自己的信任,坚定地走下去。
五,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觉得一切都太迟了。我竟然觉得我年龄不小了(尽管还没到30岁)。但还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好到我引以为豪的,我是否还能赶得上?
写到这里,我想嘲笑自己。其实现在就有机会摆在面前,然而我做好准备了吗?无数个人告诉过我,大部分公众号做得好,那是因为这些人在微信公众号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了不少的积累。难道我还要重蹈旧辙,等以后机会再来的时候,告诉别人告诉自己,我没有准备吗?真的打算一辈子就在这后悔,自责又羡慕别人中度过吗?
写完这些问题之后,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笃信自己能变得更好。瞬间感觉自己的任督二脉已经被打通,接下来就该去行动啦。
Let’s do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