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涉猎,持续接触。
-1-
最近喜欢看一个清华小哥哥的学习vlog。他说他在中学时期成绩一直很差,直到某一天,他被物理迷住了,从此立志当一名物理学家,后来靠着努力学习,成功考上清华。
明确目标,使他的人生有了转折点。
先不论天赋这件事情,即使真的有天赋加成,没接触过的话,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兴趣,更不用说有天赋。
重要的是,去接触那些事情。
-2-
在互联网时代认识新事物很简单,搜索一下,什么都有。不过据我观察,大多数人不是没得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才导致无所适从。
一部分人什么也不敢选,怕做了这个错过那个,最后什么都没有。
但是,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别再让犹豫带来无尽的后悔了,先从模仿开始,迈出第一步吧。
1.看看拥有这项技能爱好的人是怎么过一天的,这件事情占了别人生活多少时间;
2.试着这样过一天,记录自己一天下来的感受;
3.连续过三天后,再看看自己的对这件事情的想法。
如果依然觉得乐此不疲甚至还想继续的话,恭喜,你发现了很多人活了20多年都不知道的事情。
如果觉得很烦躁,一分钟都不想做的话,那就可以放弃了。
一部分人总想全都要,却总是三分钟热度。
早上看见别人身材好,马上办了张健身卡;中午看见别人画画好看,手痒痒就买了彩铅颜料;晚上看见别人发书单,赶紧按着书单买起来。
过了一星期,没意思/没时间,先放一边吧。
我不反对买买买,毕竟花钱是个人自由;我也不反对尝试,毕竟试过总比犹豫不决好。
问题在于,试过之后没有一项是真正喜欢的事情,还浪费了钱。
别太冲动了,买买买之前不如先低成本试错。
1.想健身,先在家里试试徒手运动;
2.想画画,先从一支笔一张草稿纸开始;
3.想养成读书习惯,先买点低价电子书熟悉一下。
低成本快速试错和用化妆护肤品小样一个道理,不合适不喜欢就可以换一个继续试。
喜欢的事情总会一直做下去,不喜欢的事情再怎么坚持也爱不起来。
比起广泛涉猎,当代人更需要的是持续接触。
当然,人和人不一样。清华小哥哥能在中学就定下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我就不清楚自己未来三四十年会做什么事情。如果觉得一下子定下人生目标太过宏大的话,可以先从小一点的目标开始。
学习一些通用技能,比如英语、演讲。
培养一些健康习惯,比如健身、阅读。
挖掘一些特长爱好,比如画画、唱歌。
-3-
我有目标了,然后呢?之后只需要走三步。
第一步:
定下目标之后,要把目标具体化,包括用时和具体目标。
举个栗子,我想早睡早起,我想养成阅读习惯。
怎么定义“早”和“养成”?
提供一个方法,列举数字,描绘场景。
我想用10天时间调整作息,每天23:00躺下,6:30起床,调好生物钟之后可以自然醒。
我想用三个月,读完2本书,每天读1小时。
有了具体数字和场景之后,目标是不是就具体多了?
第二步:
目标具体化之后,拆解成更小的目标,得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关于早睡早起计划怎么制定,可以参考我之前在订阅号发的文章:早睡计划2.0版,这里不赘述啦。
另一个目标可以这么拆解:
两本书:
1.什么内容呢?感兴趣的短篇文学和心理学作品;
2.篇幅多长呢?短篇就好;
每天读一小时:
1.什么时候读呢?选在睡前读,取代玩手机;
2.读多久呢?一开始肯定读不下去,那就先读个10分钟试试。
细细拆解之后,自然就能得出具体行动啦。
第三步:
给自己降低门槛和预期,一步一步来。
觉得花1小时太长,那就先花10分钟甚至1分钟。告诉自己,只需要专心做1分钟就行了,做了1分钟之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做10分钟甚至1小时,目标达成。
不用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达到大神们的高度,也不要说自己不够完美,所以不想做。告诉自己,只要好好做了,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4-
总结:
1.怎么找到目标:
广泛涉猎,持续接触
2.怎么执行目标:
定下目标之后,要把目标具体化,包括用时和具体目标;
目标具体化之后,可以拆解成更小的目标,得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
给自己降低门槛和预期,一步一步来。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实现自己的目标(ง •̀_•́)ง
渣浪 | @一只小阿姨突然说
公众号 | 不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