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万维钢的《高手》,其中一节写到“三种浪漫体制”,觉得有趣。
戴维·布鲁克斯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在专栏发表的一篇名为《你属于哪个浪漫体制》中写道:
一个从小在俄罗斯长大、16岁移民到美国的女作家波利娜·阿伦森,发现美国人在寻找恋爱和结婚对象时会特别理性地权衡比较,讲究“选择”。但她们俄罗斯人认为爱情是上天注定,所有事情都该为爱情让路,讲究“命运”。
戴维·布鲁克斯总结道,美国人的婚姻理念称为“选择体制”,俄罗斯人的婚姻理念称为“命运体制”。
而万维钢认为,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婚姻理念——“指标体制”。
中国人也讲究选择,但可能会比美国人来得更直白,把条件都指标化:多少收入?有无房子?学历多高?外形如何?
“选择体制”、“命运体制”、“指标体制”,哪个体制更好?更能保证自己的幸福?
戴维·布鲁克斯说,都不好。能携手共度时艰、婚姻幸福的老夫妇都属于“契约体制”。
这里的契约体制并不是指盲婚哑嫁,由父辈指定对象。而是指契约精神,婚姻是一个承诺,双方都有必要把这段关系维持下去。
布鲁克斯说:
你们两个人要建立“我们”这个概念。从此之后,在生活中的优先级,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排第二位的是对方的需求,而你自己的需求只能排在第三位。
关于第二第三位我持保留意见,但对于第一位的“关系”,我是非常认同,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在微博看到的一段箴言:
明眼人都能看出,要维持一段美满的婚姻关系实在太难,里面需要太多的妥协与包容。我们本该活得自由自在,为何还有很多人选择受婚姻契约的束缚?
布鲁克斯认为,一是因为婚姻还有更高的目的,就是孩子,照顾孩子需要两个人的努力。二是,比孩子更重要的目标是,通过婚姻关系去增加自己的“可爱度”。
我很认同第二点,增加自己的“可爱度”,这里是指“值得爱的程度”。
我非常相信,人是要在关系中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从而发展自己。而在婚姻这个看似艰巨的关系中,我想应该也是收获更大的地方,若不是,不会这么多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反之亦可。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极大可能是从自己的家庭获得养份。
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学懂妥协,学会包容,慢慢变得不那么自私,学会了解对方的需求,尊重两人之间的差异,去真正爱一个人。从而,我们变得更加值得被爱。于是,我们不断在发展出更好的自己。
或者正如万维钢所说,“学会爱别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