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需要爱心更需要耐心,谆谆善诱,因材施教。
其中灌输知识是最不可取的,重要的是改变气质,塑造人格,培养社会领导型的人才!
这里介绍教育孩子的简单的方法:
观察教育,是我们家庭教育中最缺失的,很多家长工作忙,缺乏对孩子行为的细心观察,他们采用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参加各种班,灌输知识!企图用这种方式代替家庭教育,结果是把很多孩子推向了厌学的圈子。
启发教育,也是很多家长根本不理解的地方,孩子需要良好的养成教育,可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其他的家长都包圆儿,这是在毁灭孩子的一生,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家长,学校教育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50%的知识根本没有用,大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孩子在一个模拟的社会形态下学习知识,真正养成目标跟知识没有任何关系,家长没有权力剥夺孩子劳动和养成生活技能的权利,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独立的人格是从每一件生活小事上,培养起来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和启发。
这里举一个例子,清乾隆蘅塘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我们不是让孩子去写唐诗,时代不同了,写唐诗需要的不仅是高度,还要生活基础,读唐诗的根本目的是接受唐诗高屋建瓴的意境,养成孩子的气质,很多人都发现了,很多曾经被抛弃的传统知识走进了教材,很多虚假的知识走出了教材,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孩子内心的力量,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记忆虚假的知识,我们的家长在教育上真的需要反思了,不要把我们曾经接受的教育惯性再传导到孩子身上,时代变了,人性不变,教育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学校的教育应该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社会本质,家庭教育更应该从培养人格和习惯上入手,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成就需要他自己的努力,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和适当的引导,网络世界让咨询太发达了,社会选择人才的标准基本原则就是,适应真实的社会环境,任何人为的从单独改变教育内容出发的想法都是可笑的。
《礼记.学记》对教育理论提出了精致的见解,第一“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就是需要教育者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二“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就是说唤醒学生提出质疑和找到答案的能力。家长不要对孩子的问题解释太多,真正需要的是触发疑问,鼓励孩子去自己找到答案,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者师范也,家长需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因为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就是这个道理。
苏格拉底作为西方教育的伟大代表,把教育比喻成助产士,协助心灵生出概念和知识以及领悟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条,教育的目标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成为学习的主人,家长和老师仅仅是一个引导和帮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