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焦虑的朋友。
抛开焦虑来看,他们的经历很励志,有的刚进公司一年就升了两级;有的英语好,与外国客户交流毫无障碍,甚至称兄道弟;有的积极追求美丽,研究化妆之道,成了小网红,月入五万不是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努力程度让人自愧不如。升级哥天天加班到凌晨;英语哥天天六点早起听BBC;小网红的化妆品铺满了三个大桌子,眉笔画断了几百根。
但是他们说,快乐的来源好像变得有些单一。没法单纯地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比如去健身就是为了减肥,看书就是为了长知识。永远觉得自己比别人傻,所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永远觉得自己比别人丑,所以积极地研究健身穿搭。
每天睡觉前担心的是:XXX会不会做得比我更好?早起第一件事想的是:什么时候再去和客户活络一下关系,巩固这个项目?
唯一的快乐是什么呢?就是被老板称赞:这个项目做得太好了!被他人羡慕:你升得好快啊!被朋友点赞:越来越美了!但是快乐稍纵即逝,不变的是向前奔跑的担忧。他们深知:别人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今年的朋友圈爆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里说,“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
是啊,当你追逐梦想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不努力的样子,看起来真丑。
还记得彩虹合唱团的网络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吗?
也许,收获工作经验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房租。
没错。能和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相媲美的,是凌晨两点的北京西二旗。
对于中国硅谷的程序员们来说,夜生活刚刚开始。
而爱上华为的程序员,仿佛谈了一场异地恋。
前几天,102对阿里新人在杭州总部举行了集体婚礼。马爸爸作为证婚人,慷慨陈词:“阿里巴巴内部的结婚,一般都会很好,因为两个人都要加班,不用请假。”
2016年的朋友圈爆文《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 或者,也不能这么说》说,“其实越往上爬越艰难,越见得多了越痛苦,越往下走,才越发现自己原来不是那么好,越在高处,每走的一步才越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这种强调努力的氛围下,我们好像不敢不尽力拼搏。否则你对得起谁啊?
最近的《创造101》综艺中,有一个环节是,除了有8个能力出众的团员可以做队长,还有8个最努力的团员也可以做队长。
最努力的女孩收获了回报,于是努力蔚然成风。
比如,菊麟发着低烧,也要为了排练而熬夜,还带领着团员跑步训练。
但是努力有风险,拼搏需谨慎。
近年来,心梗的发病率呈年轻化的趋势。
这是今年一位猝死的医生生前的最后几条朋友圈。
2015年,深圳的IT从业者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2017年,中国卫计委表明,中国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呈上升态势。
白岩松说:中国人不快乐,因为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
生怕自己被别人落下,生怕自己混得最差,生怕自己一无是处。
每努力一点,就觉得自己以前都在虚度光阴,悔恨感让你越转越快,根本停不下来。
在身后追赶你的不光是融资15个亿的同龄人,任百度副总的90后,月入五万的本科生,美若天仙的网红,挥汗如雨的健身达人,还有你惴惴不安而又不甘落后的心。
想要懂得更多,想要升得更快,想要变得更美。我们好像失去了满足和快乐的能力,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
你暗暗告诉自己:等我买了三环内的房子,等我再升两级,等我给孩子攒够教育基金,我就停下来。
但你绝不会停止。
等到目标实现,你会想:等我再给爸妈换套房,等我当了副总,等我换个比朋友更好的车。
可是,生活等不了你。
10年过去了,你有了三环内200平的大房子,可你没在里面呆过几个完整的周末。
你换了最新的宝马,可你最熟悉的路是凌晨从公司开回家。
你的孩子都上初中了,报了好几个课外兴趣班,可你不知道他真正的兴趣是什么。
你的爸妈住进了郊外的大别墅,可是他们见到你的次数更少了,大别墅与儿时的小屋相比,显得格外冷清。
你的时间好像都被工作和学习挤占了,每做一件事首先思考的是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而不是做它是否快乐。
这是一种名为努力的病。
李松蔚老师在他的《没有用的心理学》里说,很多事情是我们控制不了的。重要是的接纳你的不完美,接受你的现状,甚至接受你的焦虑。要学会悦纳自己。
我的另一个朋友,是我见过最圆满的人。
她永远都很开心,对话时会爽朗地大笑。她的朋友圈都是美的事物,好的食物,可爱的朋友。她好像活在过去,手机还是iphone 4,出去旅游也是穷游,但是她能拍摄构思精巧的照片,写出曲折离奇的故事。“焦虑”二字和她完全搭不上边,当谈论别人的成就时,她也永远都是善意地称赞,可是,你感觉不到她对成就的渴望。她像一颗独立生长的植物,有着自己的生长周期和步调,不被外界所影响。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她教给我的是:不要担心你学会了多少,要享受你学的过程。
胡适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