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芊荷还是七月初——郑文老师个展,一晃五个多月过去了,彼时江南的梅雨还未走干净,如今已是万物萧然的冬至。
今日回芊荷是来观看薛俊华老师的画展。薛老师的花鸟画取法经典,形态自然,设色淡雅,朦胧唯美,含蓄隽永。薛老师的作品常让我想到他的人,干净、内敛,讷于言而敏于事,不善言辞,却行事清爽。薛老师精于绘事又擅长设计,在画册的装帧设计方面,绝对的行家里手。犹记得,昔日在芊荷工作时,但凡只要薛老师答应设计画册,芊荷主人便可高枕无忧。如今,薛老师与芊荷携手办展,可喜可贺。
此次回芊荷,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探望我的老东家——芊荷主人雷老师。雷老师为人大气,处事厚道,极具人格魅力,是我平生最宾服、最敬重之人。我未完全从学校毕业时,即有幸追随左右,在我心中,她的形象师长远多于老板。去岁初冬,我因个人发展离开了芊荷,但雷老师对我的关心并未中断,和她相处的点滴也常涌现在我的心头。通过雷老师,我隐约感受到了两种境界——人生的格局与生活的智慧。毫不夸张地说,在芊荷的工作经历,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今,我虽不在画界谋事,但昔日芊荷所见所闻,于我今日所谋之事,大有裨益,每想至此,心怀感恩。
离开芊荷时,暮雨潇潇,愚园路上灯影绰绰,这条百年沧桑的马路,曾有许多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在此间徜徉。当历史的背影渐行渐远,幸而还有许多处名人故居留于我们追思回味。我们在追忆时,是否想过谁又在续写愚园路新的传奇呢?我想,716号的芊荷可以算一个。
芊荷和围绕它的艺术家们,正在倡导一条中国传统书画的复兴之路,这条路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想见,愚园路716号这个地点,在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艺术史中的一个坐标,或一个时期某种文化现象的杰出代表。
总之,未来可期,我们拭目以待!
(大治,2018-12-22,夜)
(后记:古训云,出必告,返必面。我于去岁初冬离开芊荷,此去经年,阅人事,经浮沉。如今,幸得所安。再见雷老师,心中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