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我的自然笔记”第一篇文章,自然要介绍一下我的本名植物——“蒙古莸”
蒙古莸
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初次见到蒙古莸,是在内蒙古大学标本馆,是赵一之先生压的标本,好像是从四子王旗的某处采集来的,记不太清楚了,当时对这个小家伙没什么爱,仅仅是因为名字有了印象,马鞭草科莸属,以前没有见过这个属的植物。
见到活的,那是在曾建战斗过得地方——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当时试验苗圃中种了很大一片,远远看上去一片蓝紫色(后悔没有留下照片),近处一瞧,花也就一小点,很香,所以周边蜜蜂很多,不可亵玩焉。
个人比较喜欢这个色系的花,比如桔梗、龙胆之类……另一方面,因为之前提炼过精油,对能提炼精油的植物就格外关照一些。
关于我为什么取了名字叫“蒙古莸”,其实很简单,每个江湖中人不都有个诨号,而我们混博物圈子的也不例外,大家都喜欢用一种能代表自己的生物来作为自己的称号或者头像,比如大名鼎鼎的“天冬”大神,板栗兄,蛐蛐,鹌鹑,夜鹰……我的名字是为了混进“自然笔记”这个大神出没的圈子里起得,当时就想找一个比较个性的还自己比较喜欢的植物名字,大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蒙古莸”,而且他还带蒙古二字,比较让人一眼就知道我是来自何方。
记得刚进笔记群的时候,群里的研究文字的大师“欣木”看到我的自我介绍后说道,莸在古汉语中是“臭草”的意思,但是我觉得蒙古莸还是挺香的,于是就有了我微博名字“蒙古莸不臭”,再后来大家叫蒙古莸有点麻烦,经常都叫一个字“莸”,我也就所幸将我的名字改为莸。
植物小卡片
株: 落叶亚灌木,高达1.5米。
枝: 幼枝被柔毛,后脱落。
叶: 叶线状披针形或线状长圆形,长0.8-4厘米,全缘,稀具齿,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叶柄长约3毫米。
花: 聚伞花序腋生,无苞片及小苞片。
果: 蒴果椭圆状球形,果瓣具翅。
花果期: 花果期8-10月。
产地: 产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
生境: 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上
海拔: 生长在海拔1100-1250米
模式: 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
主要功能:
全草味甘性温,消食理气、祛风湿、活血止痛。煮水当茶喝可治腹胀,消化不良(《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花和叶可提芳香油,又可庭园栽培供观赏。
卡片内容引用自 http://www.iplant.cn/ 植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