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一)

### 一. 天人合一的学说

古代的**天人合一观**👉

![](../../../images/Pasted%20image%2020230311200404.png)

![](../../../images/Pasted%20image%2020230311194057.png)

汉代的司马迁就曾经说过: 只有穷究`天和人之间`变化际遇, 通达古今发生的变化, 才可以成就自己的**思想和学问**!!!

>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学说` 人是一个小的宇宙, 而宇宙是一个放大了的人 📅2023-03-11 多么超前的说法啊, 古人的想法确实是高瞻远瞩!

老庄哲学中的代表人物**庄子**就曾说过:

>   夫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大概翻译是:

> 天下间,分别都是相对的。相比于微尘,没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了,而泰山虽大,相比于须弥山,但也是很小的;人的寿命长短也是相对的,相比于朝菌,在襁褓中还没有长大就夭亡的人就算长寿了,而彭祖寿命达到800岁,跟一般人不起来虽长,但要跟日月比起来,却也可以称之为夭亡。天地与我并生不害,而万事万物都与我是一体同在的,既然已经合二为一,就没有什么大小短长这种说法。

这么一说, 感觉和苏轼的`唯江山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天地间是那么的宽广, 我融入天地之后, 哪还有什么寿命的呢? 直接**寿与天齐**了!  所以说, 肉体虽然可以腐朽, 但是人的精神会永存天地之间!

### 二. 天地与人的桥梁: 气

由天人`合一`而来的疑问? 那么, 天地是如何产生人的呢? 答案是: `气的结合`,由阴气和阳气交汇而成人.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说: 人, 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这么看来的话, 必须恰好, 才能生育啊, 如果阴阳二气不平衡, 是不是也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呢?

同样, 人后天产生的各种疾病 ,其实也是气血不调所致的吧? 中医主要的思想就是**调气**, 气正而心正, 自然百病不生了![](../../../images/Pasted%20image%2020230311201547.png)

更重要的是: 早在黄帝内经时就提出了**预防医学**, 我们平时就要注意保养身体, 而不是等到病了, 就已经`晚了`

>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素问》节选

              同上面的观点, 内经提出**人与天地同纪** , 人要顺应天地之间的运行, 像古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就是最好的例子了.![](../../../images/Pasted%20image%2020230311202248.png)

              那么, 我们人体发病的因素就可以知道了:

              其实可以举一个形象的比喻: 人一生下来, 就是**一罐水** , 当我们遵循天地间的规律时, 水 是会缓缓增加的. OK, 当我们与天地失衡时, 就相当于扎一个`小孔`, 正气就会缓缓流失, 来堵住小孔. 当我们正气不足时, 就会表现为某个部位生病. 比如我连续熬夜, 但是仍然感觉**很精神** 说明"水" 还比较充足, 但是, 当水流失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警示我们了: 发病! ![](../../../images/Pasted%20image%2020230311204218.p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经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长而敦敏 “长而敦敏”中的“长”,是指青春期...
    瞳欣晓萌阅读 355评论 2 13
  • 经文: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瞳欣晓萌阅读 394评论 2 21
  • 经文: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瞳欣晓萌阅读 427评论 0 19
  • 经文: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瞳欣晓萌阅读 445评论 2 31
  • 经文: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
    瞳欣晓萌阅读 484评论 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