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的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的中关村公司;
05年好学生进入了诺基亚;土鳖毕业选择了卖鞋卖袜子的阿里;
10年优秀的毕业生留学留在美国;土鳖毕业生去了BAT;
…
原来优秀的人,做出了认为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不一定混得比“土鳖”好。
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个人的单点努力跟行业趋势、时代大势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选择大于努力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成长定律。
但是,任何定律都有它的时代烙印。
在2023年,还有没有比选择更重要的东西呢?
答案:有。
古典古少侠的公众号文章《未来3年有啥机会,普通人如何安身立命?》,提出一个观点:选择大于努力、适应大于选择。
深以为然,所以,跟朋友们交流一下。
01 选择大于努力,仍然是时代的成长法则
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遍地是机会,选择真的大于努力。
20年前进入房地产、汽车行业、互联网等行业的,享受很长时间的经济周期红利。
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选择好了,仍然能逆势上扬。
进入视频号的、做直播带货的,很多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很多知名的人士也享受了这波红利,俞敏洪靠东方甄选东山再起,罗永浩靠直播带货还清债务,64岁的张兰靠直播带货托起了麻六记…
疫情这几年,稳定变得越来越重要。
选择国企/央企、大厂的,做公务员、教师等职业的,虽然不一定是高收入,但是,稳定性很好。
赛道的选择决定着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决定着你的生活稳定性。
选择大于努力,是时代的生存法则,任何时候都要牢记。
02 “选择大于努力”也有局限,不钻牛角尖
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重要,从纯粹低头拉车,到抬头看路,是进步。
但是,现在人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机会少了,过于执着于选择反而让人止步不前。
从就业的角度,互联网大厂、国企、500强等理想的就业单位也在裁员、缩编,想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更高薪水、更好发展的机会,越来越难。
从创业的角度,疫情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经济回暖需要一个周期。
去年辅导的很多小伙伴都表示要去大厂、国企,但是成功的比例并不高。
有的人坚持宁缺毋滥,想好的大厂、国企,没有机会,我宁愿等。
对初心的坚持,反而让很多人止步不前。
除了坚持这种初心,还有“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
时代要求我们要提升“适应力”。
03 选择大于努力+适应大于选择,未来三年的致胜逻辑
选择大于努力,但也要审时度势。
如果当下无法一步跨到自己想要的选择,那就把眼光拉长,先曲线救国,最后也是殊途同归。
一个伙伴想去麦当劳工作,因为学历和经验原因没有成功,他去了麦当劳的一个供应商,通过三年的工作,熟悉了麦当劳的要求、标准、流程等,以此为跳板,跳槽到了麦当劳。
学会适应这个时代,心里有目标,但是允许自己走点弯路。
社会变革对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咨询公司的伙伴,最近又在强化英语,因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他们有更多的国外业务,他需要提升英语水平,以适应新的挑战。
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少了,不要因为工作内容变化,就觉得需要重新做选择,去找新机会,要知道任何一个新机会也是需要适应的。
当工作内容有变化时,首先考虑的是:我的能力和优势,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内容。
选择是向外求,勇于选择,善于发展机会,借助外部势能,才能让自己倍速发展。
适应是向内求,努力让自己从心理和能力上适应新的挑战,不断锐意进取。
选择能力和适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市场机会少时,睁大眼睛,不放过任何选择的机会,更要强化自己的适应能力,不要让来之不易的机会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