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雨后的树下,用脚尖画着圆圈,周围是湿湿的冷,心里是难言的孤单。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尽管自由,却茫茫然。城里的生活虽然五光十色,可故乡的土地才是我最美的风景线。风筝只有有了线的牵引才飞得又高又远,所以,每只风筝都与牵引它的线有着永恒不变的誓言。
离家的时候,激动、兴奋,就像风筝刚刚飞上蓝天,好奇的打量不一样的世界,似乎不知疲倦。甚至忘了再看一眼生我的天,养我的地,只记得青色山峰背后令人沉醉的生活和夜晚霓虹的灿烂。只有夜深人静时,才突然觉得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是那样的寂寞,只有冷月徒空照,于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慢慢拭去腮边的泪水,才发现对家乡的思念如此强烈,就像一只流浪的风筝,始终眷恋着线的那一端。那一端的柏油路记载了我无所事事消磨的时光;那一端高大的毛白杨铭刻了我无端感慨的心事;那一端淡远飘零的槐花香蕴藏了我快乐的童年;那一端写满了我数不尽的记忆;那一端也浸透着一个外乡人对家乡的思念。
冰消雪融的时候,故乡的天空依旧有着一丝丝淡淡的雾气,似乎万物都在诉说着阔别了整整一冬的情怀。迎春花最早的感知到春的气息,于是便把自己嫩黄的花苞缓缓绽开,带来料峭春寒中的第一丝温暖。于是垂柳不甘落后,努力舒展着枝条,扭动柔软的腰肢,把这一片春色尽数收在或浓或淡的绿色之中,“吹面不寒杨柳风”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等万物都欣欣然睁开了眼,天气骤然暖了起来,三月的风随意的吹着,放风筝的孩子肆意奔跑着,任凭手里的线板拖拽,仿佛借风筝宣泄心中憋闷已久的抑郁。而我,就像那空中的风筝,在别人的欢笑中踏上了离家的路。可是,当我还留恋着春日的暖阳的时候,却不知什么时候,它已从我身边悄悄溜走了。北方的春天总是这样,短暂的让人来不及眨眼,人们常说的“春脖子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故乡的春色让人着迷,而第一场阵雨过后,夏的意味便一下子浓郁起来。于是,知了开始在白杨树上不停的吟唱着谁也听不懂的调调,杜鹃鸟也开始丈量天空了。它们唧唧喳喳的算了又算,核了又核,可还是算不出个道道。只有挺拔的泡桐树用母性的慈爱接纳了它们,宽大的树叶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慰抚着这一群躁动的灵魂。飘零在外的人在异地的燥热中于是分外还念家乡的清凉。流浪的风筝总是越飘越远,可永远也无法逃脱内心深处长长的线的羁绊,因为根在哪里,哪里就有不变的誓言。
当落叶织成一地金黄,高大的银杏树将一片片金色小扇随意抛撒,坠落的“蝴蝶”总会在半空中静静停留哪怕几秒,似乎是为了看一眼藏在叶子深处的小白果微笑的脸。那几秒虽然短暂,却留住了即将逝去的灵魂的最后一丝眷恋。于是,寒雁开始高飞,天空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湛蓝,大朵的浮云像我缥缈的心事,抓不到,摸不着,却总让我这只离家的风筝对这样宁静的美流连忘返。然而,离别总是匆匆,就像深秋的风,飒飒的,有着难耐的凄凉。满地黄花堆积的时候,最能勾引人的思绪了,窗外零星的雨不时落下,敲打着我本已脆弱的心灵。泪水就在这时不知不觉滑落,一点一滴,冲刷着离愁别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果然是这样。当绵绵的秋雨将所有的绿色染成金黄,流浪的风筝倦了,累了,开始寻找线的方向。
晶莹透彻的六瓣的雨,轻柔的飘落身旁,静静的聆听,雪的清唱。倘若我是一只蝴蝶,溶在雪里,是我最高的梦想,我愿意让自然送给我最美的雪葬。可我是一只风筝,停不下流浪的脚步,只能一步一步前行,寻找希望。故乡的道旁一定又盛开了朵朵白玉兰花,那穿着白衣白裙白舞鞋的小精灵跳着芭蕾的小步舞曲,送给我只有此时此地才能听到的天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果然精妙,它印下的是生命与情感的痕迹,那是如同刻进年轮一样无法抹去的,是在冬日一定要飘落北方的天空一样无法更易的。“温室”有鲜艳的色彩,炫目,辉煌,却难以有这种平铺千里,万籁俱白的圣洁、庄严和崇高。自由的风筝随心所欲地飘荡,在每个到过的地方稍事停留,舔舔伤口,继续观望。凛冽的寒风刀割般吹在脸上,心很冷的时候,便任凭思绪飞扬。当雪消融,我便去赴约,为了曾经的誓言,携尘封已久的承诺,飞到春天正在等待的地方。
人累了,便想结束心儿的流浪,风住了,风筝便希冀回到线牵的故乡。我的心,我的情,我似水年华的梦,便如剪不断的离愁,流淌,流淌…留到那魂牵梦萦的地方,留到那水做的故乡……
这应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上大学时写下文字,那时年少,想家的滋味如鲠在喉,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现如今,似乎再没有了可以肆意挥霍的青春,经历的越多,越觉得前路漫长,总在争分夺秒地往前赶,哪里还有时间去愁。回顾过去种种,也只能在心里道一声“天凉好个秋!”不如收拾杂乱的思绪,坦坦荡荡地面对未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