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都知道美好之所以称为美好,是因为有丑恶存在;也都知道好之称为好,是因为有不好的存在。有和无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相生的;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都是相对而生;音调和声音相配合,总是有前才有后。这个规律是恒常不变的。
正因如此,圣人治理社会,顺应自然之道,不用言语教化。任由万物生长发展而不横加干预,化生而不占有,作为而不倚恃,有了功劳却不居功自耀。正因为不自居,因此功名成就反而不会被泯灭。
记:咱们平时说“爱憎分明”、“黑白分明”、“棱角分明”,以此褒贬。老子偏偏不支持处处分明,而是处处朦胧。世事无绝对,没有绝对的美丑、好坏、高下、难易……美,是绝对的吗?没有丑,怎么感受到美?没有坏,怎么比较出好?一棵柳树立那,是高还是矮?跟小草比,那是高大的多,跟云杉比,又成小矮子了。所以美丑、好坏、高下都不是绝对的,但是这个相对的规律是绝对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不会过于固执,或者说会偏执。因为没有绝对的好坏,因此一切都是合理的,都是上苍的造化。我们想消灭一切认为不合理的东西,看不顺眼的东西,实际上是偏执了。所有的冲突都是这么产生的。你看无论是家庭矛盾、社会矛盾、还是国际矛盾,有时候很难分清谁对谁错,起因仅仅因为观念的不同。家庭导致破裂,国家民族流血冲突。
圣人怎么做呢?无为。通晓并遵循自然运化的道理。自然化生万物,而并不占有它,山川河流、树木小草、鸟兽鱼虫,都自由自在的生长,生死荣枯都由自然规律去操控。这是跟儒家的思想不同的地方。儒家是设立社会礼仪规范,让人民去遵守。儒家崇尚人伦,道家崇尚自然。
圣人有了功劳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反而功名成就得到彰显。这个并不是教人使诈,而是一种真正的通达。历史上居功自傲的人居多,而不居功的人极少。居功自傲的极少得到好结果。别说居功自傲,就是低调的不够,在专制时代往往都是致命的。这种兔死狗烹的事情实在举不胜举。但是能够不居功的人寥寥无几。我一下子就想起的只有三个人,范蠡、张良深知伴君如伴虎,功成之后逍遥远引,千古以来被视作功成名遂身退的典范。郭子仪福禄寿全,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但是郭子仪是相当的低调,平常咱们说的夹着尾巴做人,从不耍牛逼,纵观历史很难找出第二个。范蠡和张良是隐退,郭子仪是低调。咱们普通人也是,干点好事总希望别人知道。有时候甚至自我吹嘘,这样反而让人不认可,甚至引起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