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重新翻阅《龙凤宝钗缘》是因为在《武林三绝》的回评里提及相关内容,那就回炉吧。
小时候都看过的。
然后看了就产生感觉了,写在回评里,还觉得不过瘾。
那么单独拎出来写。
有人问梁羽生的书那么多,从哪一本开始看比较好?
现在觉得,如果是唐代书的话,可以倒过来看,先看《慧剑心魔》,再看《龙凤宝钗缘》,最后看《大唐游侠传》。
还有一本《女帝奇英传》则是随意,本来就是独立成篇。
在最前面看也好,最后看也好,哪怕放在中间的话,看得下去也是可以看的。
之所以要把唐代书倒过来看,因为顺过来的话,是由实到虚,越来越空灵。
也越来越受门槛的限制,懂得的,会越看越有味道。
不喜欢的话,则是难以接受。
反之则不然,那是越来越入世,阅读的体验不同。
不信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而《龙凤宝钗缘》总是承上启下,位在中枢。
一、一支玉钗托情愫,千里伴君上征途
《龙凤宝钗缘》一开头看了就想笑。
段克邪一个人在房里琢磨。
我这支是龙钗,你这支是凤钗,我们一出娘胎就订下婚约。
龙凤宝钗就是信物。
这样说的话,她会骂我吗?
她要是骂我小流氓怎么办?
此时的段克邪已经十八岁了,不是《大唐游侠传》结尾时,那个跟着父亲段珪璋,参与睢阳之战的十岁孩童。
十岁时的段克邪,叫着父是英雄儿好汉。
他也神气得很。
周瑜九岁带兵,甘罗十二拜相。
段克邪则是十岁出道。
也是少年英雄。
在《龙凤宝钗缘》的开头,段克邪是十八岁的小伙子了,长大了,有心思了。
看着是又纯又萌,还有着书卷气的呆愣感。
一看就知道单纯得像一张白纸。
要是隔壁金庸和古龙来写,哪里有这般呆萌可爱,那肯定说,去抢呀,抢到了就算你的了,小老弟。
而且段克邪还是出身绿林世家呢。
祖传招牌怎么可以失去光彩呢?
段克邪在江湖上也有些名堂了,他不是全然没有江湖经验的愣头小伙子。
只不过父母定下的亲事,而且未婚妻史若梅并非泛泛之辈。
父亲史逸如是高风亮节的名儒,对段克邪来讲,绝对是名儒,还是鸿儒。
母亲卢氏是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虽然史家是败落了。
可就因为史家夫妇一死,他们的家声更为显赫。
都是全节而亡。
史若梅是忠义之后。
面对这份门楣,段克邪不但不敢怠慢,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敬重的是这份内心的力量。
哪里知道未婚夫妻相见却是不相识,此时的史若梅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以为她是节度使薛嵩的女儿薛红线。
只是她经常带着凤钗。
她可不知道,这支钗是她出生之时,恰好邻居段珪璋家里添了一个男孩,她与段克邪是同一天生的。
于是段珪璋把家传的龙凤宝钗送上,那是家里军功所得的赏赐。
未婚夫妻一见面,段克邪通报了姓名,史若梅马上开骂。
段克邪还在掂份量,她骂我小贼,比小流氓更难听。看来她心里没有我。
他是伤心失落而走,而且多少还负气,非要争一口气不可。
于是跑到给薛红线下聘礼,要联姻的节度使田承嗣的家里。
谁知道此时的史若梅也到了田家,上演了一段红线盗盒的佳话。
如果没有段克邪开路,为她遮挡了一大半风风雨雨,就凭初出道的史若梅,要应付起来也不容易。
红线盗盒其实是段克邪和史若梅未婚夫妻的联手杰作。
说起来这两个小孩在乱世生存下来都不易,段克邪从小跟父母离散,十岁那年又是父母双亡。
史若梅则是出生不久,父亲就遭遇劫难,生身之母虽然伴随在侧,可一直迫于情势,无法相认。
两人一见面还山高路远,误会重重,非要经历三离三合,才可以剑合钗圆。
但日后回味,还是觉得当时的联手,仿若有天意。
于是到了《慧剑心魔》里,段克邪成了表叔,在后辈铁铮和铁凝面前,提及过往,不禁豪气万分,意气勃发。
那都是珍贵的,美好回忆。
二、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
段克邪与史若梅一出生就订婚,彼此没有见过面,却历经周折。
明明都认可了婚约,却一波三折,三离三合。
到了最后,明明是准备升级了,从未婚夫妻晋级到已婚夫妻,偏偏临门一脚,又生波澜,非要再绕一个弯儿,才能在一起。
两人三离三合的过程中,看着是离别,却彼此有情,也在兜兜转转,波波折折中两人滋生了情愫,萌发了情意。
一开始段克邪去找史若梅,虽然他没有见过未婚妻,却当对方是亲人,未婚妻也是妻子呀!
妻子是要走一辈子的,这是段克邪一早就明了的心意。
所以他很纯。
既然是要走一辈子的,那就要尊重她。
这一点和现在的不同,现在的会认为,既然要走一辈子的,那就要听我的。
这样的话,闹出风波来是活该。
按照武侠文学的观点来说,这就叫心术不正。
的确,这也是对婚恋不尊重。
当然现在的压力也大,如果适当的索取也无不可,但要保持平衡。
不然的话,跟诈骗有什么两样?
不肯花心思去经营关系,只想着榨取对方,这不就是恶徒的思维吗?
所以说武侠文学至今还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根有源,有基础,有价值的。
史若梅一见到他就骂他小贼,其实她并没有说错,段克邪是绿林世家出身。
只是这些话别人说得,她却说不得。
段克邪面子薄,没有情爱经历,心灵更是脆弱。
于是不想再提了。
他不提了,史若梅却知道了真相,跑过来找他。
史若梅是个单纯善良的姑娘,她识大体,懂道理,可在情爱经历中,她是特别孩子气,特别会闹小性子。
明明两人想在一起的,却都不说清楚,尽挑些情绪话来赌气。
两人又分开了。
这一次史若梅独自出走,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门,初涉江湖,难免经验不足。
幸亏遇到了好人,那是一对兄妹,独孤宇和独孤莹。
兄妹两人都喜欢史若梅。
史若梅还是女扮男装,又闹出假凤虚凰的闹剧。
段克邪知道误会后,再去找史若梅,经人指引,打探到消息,知道史若梅在独孤兄妹家里,故而漏夜探访。
史若梅没想到会见到他,可见到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又在耍小性子,动静大了,人家还以为来贼了。
独孤兄妹出来赶贼。
史若梅虽然嘴里不肯饶人,可还是关切段克邪。
段克邪到了此刻,那是有嘴说不清,他本来就不怎么会说,既然不会说,那就逃吧。
他一逃,史若梅留书出走,再去找他。
这一次一次的寻访和出逃,虽然还有小性子,还会负气,可是关心也日渐增进。
史若梅越是使小性子,越显得她从未出过闺门,是娇气。段克邪也就越为她担心。
江湖哪里是她家闺阁,一个女孩子,怎么能让她漂泊无依呢?
段克邪闯荡江湖,也是有些名堂的,喜欢他的江湖女子也是有的,之前史若梅就为了吕鸿秋稍微靠近段克邪而使小性子。
吕鸿秋是江湖做派,豪爽干脆,跟史若梅完全不同。
两人之后一次的离合也是在晚上,凡是要分离的,必然就是段克邪夜晚来找史若梅。
之前两次都是如此。
这一次是段克邪又认识一个姓史的女子,本来他以为是史若梅,哪里知道人家是史思明的女儿,史朝义的妹妹史朝英。
这可是一个巾帼枭雄。
事有凑巧,段克邪和史朝英住在的客店,史若梅和好友聂隐娘以及她们的师弟方辟符也住里面。
客店本来就是四方来客,你能住,人家也能住。
而段克邪和史若梅这对未婚夫妻就住在隔壁。
史若梅知道段克邪就在左近,虽然有聂隐娘的陪伴和劝解,她还是有小性子。
只是小性子使着使着,她忽然在半夜曼声轻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而且还用上了传音入密的内力。
那是故意说给段克邪听的。
段克邪一听,马上赶过来了。
段克邪才见过未婚妻史若梅几面,可他记性好得很,史若梅的样貌和声音,他都历历在目。
就在之前史若梅来找他,也就是第一次离合之时。
那是金鸡岭绿林大会,之后又有官兵围剿。
混乱中史若梅是冲到段克邪身边,去护卫他,与他并肩作战的。
段克邪见一个陌生少年来到身边,虽然也在猜疑他是谁,不过人家救助他,他还是道谢。
然后要应付官兵,只是在激战中,他还是觉得这个少年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到过一样。
那时候他才见过史若梅两次,而且都在晚上,其中一次是在节度使田承嗣家里,还是远远看到。
没想到记得这么牢。
到底是年纪轻,脑子好。
可客店相会,周围还有强敌,更有甚者,史朝英见到史若梅到来,不但辣手摧马,更放出喂毒暗器,就是不让史若梅靠近段克邪。
不过好在后来京城的英雄大会上,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这固然是段克邪用心,他一见到史若梅就道歉,反正她有小性子,肯定是他哪里不对。
史若梅破嗔为笑,也向他赔不是。
同时也是两人在追追逐逐中,情意也如红线一丝牵,手中的龙凤钗,脚上的月老线。
也难怪史若梅之前会叫薛红线。
薛者,雪也。
再怎么覆盖,还是红梅盛开,姻缘一线牵。
而且史若梅住到了独孤宇兄妹家,她是女扮男装,名字就叫史正道。
这不就是段克邪的名字吗?
当初给他们取名的用意,不就是梅花开自苦寒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吗?
难怪要走那么多的路。
那时候史若梅还在和段克邪闹别扭,可是名字却和段克邪叫到了一起。
这既是天赐良缘,也是苦心促就。
他们的心意早就在一起了,哪又何忍分别呢?
三、女儿家出门磨难多,幸遇这君子来相助
段克邪与史若梅的情缘虽然磨难多多,可他们一路上碰到的还是好人居多。
这些好人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史若梅出走,遇到独孤宇、独孤莹兄妹,两人好心收留她不说。
到了英雄大会上,独孤宇看出端倪,他知道收留史若梅,怕是段克邪心里有芥蒂。
于是故意和段克邪的绯闻女友吕鸿秋走得近。
本来吕鸿春、吕鸿秋兄妹和独孤宇、独孤莹兄妹就被好事之徒笑谑为干脆两对兄妹联姻,成为两对夫妻好了,这也是武林佳话。
独孤宇这么一来,不但洗清了自己,也顺带着为段克邪和史若梅扫清了障碍。
史若梅一早就在吃吕鸿秋的醋,这一下她也不好说什么了,为她的破嗔为笑,设置了铺垫。
这样两人的婚事是受到大家祝福的,叫她怎么不心疼怜惜几分,不珍惜情缘呢?
京城的英雄大会其实和之前的金鸡岭绿林大会形成呼应。
金鸡岭大会是争夺绿林盟主。
段克邪的表哥铁摩勒发扬风格,将盟主之位让给了从扶桑岛来的牟世杰。
刚刚让好,就发现了官兵来围剿。
这也正常,金鸡岭上都是一群强盗,强盗开会,不是正好一网打尽,官兵来冲击有什么不对呢?
其中段克邪和史若梅又发生误会,段克邪误会官兵是史若梅引来的,她此时还是薛嵩之女薛红线,是官家千金。
史若梅则误会段克邪与吕鸿秋。
两人都认为是对方不好,一气之下还动上手了。
段克邪第一次和她见面,史若梅骂他小贼,两人就动上手。
段克邪要请她吃巴掌,可到底不忍心,硬生生地收回。
这一次也是如此,明明可以为难她的,最后还是放了她。
他这么一放,史若梅更要使小性子了,知道心里是有她的,使小性子也是在扩张。
两人话都讲不清楚,好在双方都有家长。
史若梅不是落单,她在盗盒之时,就遇到了童年好友聂隐娘,在聂隐娘的帮助下,她才逃出田府的。
两人又一块儿上金鸡岭。
而且聂隐娘小时候还见过铁摩勒,铁摩勒去寻访史若梅母女下落时,先碰到的就是聂隐娘的父亲聂锋,先认识聂隐娘,才在聂家的帮助下见到了史若梅,他这才知道史若梅改名为薛红线,生母卢氏却成了乳娘。
聂隐娘和红线盗盒,都是唐人传奇里的内容,而且是独立成篇。
彼此应该是不认识的。
梁羽生恐怕认为都是同时代的人,也都是有本事的女子,那么成为闺蜜也很正常。
大约如此,就顺理成章让聂隐娘和史若梅从小一块儿长大,史若梅的武功还是聂隐娘代教的,她算是大师姐。
长姐如母,那么出来说话也应该。
聂隐娘是知书达理的大姐姐身份,史若梅越是使小性子,她就越讲道理。
她一出面,旁观者清,把事情说清楚了。
而铁摩勒是段克邪的表哥,他是目睹段克邪从小离开父母,也是看到过小时候的史若梅,而且是尽力玉成这一段龙凤宝钗的指腹为婚。
所以他是帮着史若梅,让段克邪说清楚到底看到了什么,误会是怎么产生的。
也因为他是帮着史若梅的,所以后来史若梅在后山碰到扶桑岛来的一批武林高手,连段克邪都应付不来时,她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找铁摩勒。
这里有点像林黛玉,林黛玉也喜欢使小性子,而且她会告舅舅。
所以就有人在猜是不是贾政很帮林黛玉,结果梳理下来 发现两人都爱读书,也爱喝茶,那肯定会帮她的。
所以史若梅也会在危急关头想到铁摩勒。
铁摩勒比段克邪大十多岁,表兄如父,也是长兄如父。
两人的年龄都相差一代,铁摩勒是可以去开家长会的。
不是都说,武侠世界里表哥都不是东西吗?
怎么铁摩勒这个表哥这么好呢?难道说是挑剩下的?挑剩的才是精品?
仔细看看渣男表哥,凡是不咋滴的表哥,多半是有表妹的,而且表妹还很美丽。
英雄难过美人关。
铁摩勒哪儿有表妹,只有段克邪这么一个表弟。
看来表哥好不好,跟他本身关系不大,最主要是看有没有表妹。
这是原则问题。
一个是表哥,一个是师姐,都是支持龙凤宝钗姻缘的,这是助力,难怪段克邪几次三番会半夜相会史若梅,这是有底气在撑腰的。
当然他自己也争气,对得起这些助力。
就在史若梅夜半轻吟,有意无意要引他出现,段克邪最后是被史朝英带走了。
史若梅伤心失望之余来到了段克邪的房间,却见满桌子都是蘸着茶水写的梅字,还没干呢!哪儿那么容易干。
史若梅见到了,重新燃起信心,恋爱中的小女人本就脆弱,这才那么作,爱使小性子。
聂隐娘也看到了,这时候的聂隐娘也显示出超尘脱俗的情爱品质,她非常尊重两情相悦。
一般人看到了,会忍不住痴头怪脑,玩笑一番。
聂隐娘却忍笑,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来了一句,看来该是你的。
别小看这句话,既通情达理,又修养不俗。
她始终都是旁观者,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她要做的就是促成龙凤宝钗这段姻缘。
她是助力,而不是喧宾夺主。
她做得极好,所以后来史若梅也用相同的素质来帮她。
聂隐娘的情形还不是单独的,而是整整一个圈子,那是那个圈子的基本素养。
难怪有人说梁羽生笔下的江湖太美丽了。
而且一个一个的,在情爱世界里既是七窍玲珑,又是知书达理。
这叫人上哪里去找?
追溯之前,就不难发现,龙凤宝钗的姻缘一直是被认可且被赞赏的。
铁摩勒小时候就是如此,聂锋也是如此,所以他赞成女儿聂隐娘和史若梅来往。
也就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少保护卢氏和史若梅母女。
更有甚者,薛嵩的夫人不但敬重卢氏,也力促龙凤宝钗的姻缘。
卢氏已死,她留下的凤钗,薛夫人让史若梅经常戴着,这才有了段克邪第一次夜半相会史若梅时,看到她戴着凤钗,这才有了上前说话,说真相的勇气。
也就是从一开始,就有不怎么相干的人在维护他们的姻缘。
薛嵩最好是史若梅永远成为薛红线,他是下令不许提龙凤宝钗的姻缘。
可是薛夫人知道段克邪来找未婚妻,她是承担压力,把真相告诉史若梅,这才有了史若梅盗盒了结恩怨,之后就自由奔赴爱情的情节。
薛夫人比卢夫人更平凡,更不起眼,但是她有一颗真心,是怎样就是怎样。
这一点也和独孤宇一样,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贪。
这是很淳朴的道理。
也因为有这一层,就反衬着段克邪与史若梅,是自己的就要珍惜的真情。
四、常言道鸟美羽毛人美心,想不到你心地如此不干净
刀光剑影,朝局风云中段克邪与史若梅的一缕儿女之情,犹如冷幽清香,沁人心脾。
史若梅也可以叫史若玫,她总是在使小性子,还像玫瑰一样,有小尖刺。
一般人还真是承受不住。
可过来人知道,这就是爱情中的小女人。
她的不安,脆弱和悸动都通过使小性子来表达。
这一路走来,帮她的人很多,聂隐娘一直就是知心大姐姐,而且素质奇高。
独孤莹和吕鸿秋也不跟她计较。
但是她碰到的对手,也是重量级的,一个就够受的了。
史朝英是有政治头脑的。
她其实就是《权力的游戏》里的龙妈。
不同的是龙妈从单纯走向世故。
史朝英则是一出场就懂得世故,可是她的单纯一直都在,却只有在最后,临死之时才表露一二分。
她的出场是段克邪惹出来的误会。
段克邪一直在和史若梅闹误会,没想到这一次豁边了。
闹到了史朝英头上。
反正都是姓史的小姑娘。
可这一次误会闹大了,他和吕鸿秋也只不过是靠近一点,史朝英却没见他几天,就闹出了和他私奔的流言。
流言是她哥哥史朝义散布的,他一直就要控制这个妹妹。
史朝英不但要在夹缝中生存,还要在委屈中发展壮大。
段克邪虽然跟她走得近,还闹出绯闻,还正好被师兄空空儿撞见,空空儿给他忠告,也是警戒。
不给还好,给了好像事情很严重的。
可其实呢,外人说的,终究是外人。
段克邪和史朝英同住在一间客栈,史朝英就在身边,可他独自在房中,情不自禁,蘸着茶水写下的还是未婚妻史若梅的闺名。
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把史朝英放在心上。
那么史朝英喜不喜欢段克邪呢?
怎么会不喜欢,段克邪可是稀缺的存在。
史朝英的环境是什么?她一直被哥哥史朝义当作礼物要送来送去,为的是谋取政治利益。
她面对的都是利益交换,段克邪对她虽然没有男女之情,却是天生侠义心肠,对这么一个女孩子,心生不忍。
当然也有人说,为什么史朝英要嫁给牟世杰?她还在牟世杰面前说段克邪心肠虽好,可竖子不足与之谋。
那时候她要与牟世杰政治联姻,牟世杰人才、武功、家世都比段克邪稍高一筹。
他是当年与李世民争江山的风尘三侠之首虬髯客之后,他就是要来逐鹿中原。
史朝英也要恢复大燕,两人一拍即合。
史朝英那一句,我们是一根绳上的两只蚱蜢,就好比是“官人好比天上月”。
怎么看也是这两人更登对。
可是婚后牟世杰还是在吃段克邪的醋,牟世杰败势后,史朝英抓住段克邪,要他陪自己三年,美其名曰要保护腹中胎儿,可却要与段克邪夫妻相称。
这弯弯心思岂能说不动情?
因此也不免怀疑古龙的《武林外史》里白飞飞与沈浪的七天七夜,是不是受了《龙凤宝钗缘》结尾的影响。
也有人说,如果史朝英的孩子不是牟世杰的,而是段克邪的,那就更好看了。
还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反正也是小说。
段克邪是根本不可能爱上史朝英的。
他与史若梅两家的离散,不就是受安史之乱的战乱之苦吗?
他又怎么会爱上仇人之女?
史朝英就是始作俑者。
她的性格太像安禄山和史思明了,就是女版的安史之乱。
她的命运其实从梁羽生唐代书《女帝奇英传》里就可以看出,她会弄权,固然是环境逼迫,不然让她怎么生存?
她那个哥哥史朝义可不是东西,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死在自己儿子手里的。史朝义连父亲都杀了,对这个妹妹有什么不敢杀的。
同时这也是武则天起的反作用,她一做皇帝,但凡有点本事的女子,都觉得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她行,我也行,我也要试试。
正如《女帝奇英传》里一句话,有武则天的野心,却没有她的本事。
史朝英的格局还太小。
从她阻拦史若梅靠近段克邪的手段就可以看出,她是挖出了马的眼睛,再用喂毒暗器,若非史若梅武功了得,她只怕非死即重伤。
手段太过狠毒,这的确也是官家的傲慢,没把其他生灵当一回事。
这也应了《女帝奇英传》里武则天评论檄文的一句话,通篇没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一句话,老百姓不会帮他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之所以段克邪与史若梅一路上有那么多人来帮助,不会因为战乱太苦了,是要来点烟火气,朴素开心的事物了。
这是众向所归。
是老百姓的朴素愿望,不是权贵争权夺利,满足私心的工具。
所以史朝英从一开始就输了。
她也不可能赢。
就输在先天因素上。
那么史朝英可以选择吗?
怎么不可以。
史朝英其实就是另一个史若梅,试想假如史若梅选择做薛红线呢?她走的不就是史朝英的路吗?
都是有选择的。
史朝英的美貌,武功不在史若梅之下,权谋思维那是连男人都及不上。
可是她运气极差,无论是政治还是爱情,她都是失败者。
表面上看,她和史若梅缺了一个朋友圈,什么薛夫人、聂锋、聂隐娘等。当然还有亲生母亲卢梦蝶,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她的才智远在史朝英之上,史若梅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其实是史朝英能耐不足。
别看她在与牟世杰成婚之际,聂隐娘与牟世杰本是情侣,她过来问清楚。
史朝英抓住她,却要她劝降父亲聂锋,这时候出了三个方案,第一,她让出正宫之位,让聂隐娘来当,请聂锋辅助牟世杰;第二,聂锋自立割据,两不相犯;第三,不肯背叛唐室,那就假意敷衍,不必真的与牟世杰为敌。
脑筋是不错,只可惜她遇到的都是头脑清醒的游侠。
而史朝英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武则天她老公唐高宗取消货币政策,当时民众就怨声载道。
那么收敛来的财物都用到了哪里?中央集权国家不外乎抽重税,扩充军备。
也就伏下了节度使藩镇割据之乱。
武则天在位期间没有爆发,是因为她保护生产。
到了唐玄宗后期,藩镇力量越来越强大,终于爆发出来。
战乱一爆发,苦的就是百姓。
且不说段克邪和史若梅家破人亡了,就说聂隐娘一路走来,也看到有藩镇抢百姓麦子的情形。
这个情形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难怪金鸡岭人头济济了,都是被迫无奈之人。
这也是铁摩勒不愿意当盟主的原因。
他目睹过马嵬坡之乱,他的价值观和杨贵妃完全不同。
杨贵妃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铁摩勒则是忍抛浮名效青莲。
青莲学士李白也在《大唐游侠传》里出现过,他本就是游侠,只不过会写诗,一个不小心写得千古留名而已。
老本行反而不被注意了。
铁摩勒也见过李白的,别看远远这么一眼,也是起到深远意义的。
他不愿为官,不然长乐公主就嫁给他了。
他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来,所谓盗亦有道,江湖也是要有道义,要走光明大道。
在他不知道如何带领弟兄们走上康庄大道时,还是不占其位为好。
贪名贪利,都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
牟世杰的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不够踏实,他是远不如铁摩勒的。
铁摩勒是不知道怎么应对历史遗留问题,史朝英则是根本没看到,更谈不上去解决,她是在增加问题。
本身也是问题。
所以段克邪根本不喜欢她,聂隐娘非但不会和她合作,还痛责牟世杰。
那是正邪自古如冰炭。
段克邪克的不就是这份邪吗?
这是段珪璋和史逸如共同的心愿。
史朝英家里是子弑父,段克邪与史若梅却是父母不在,承诺仍在。
爱在,浩然正气也在。
怎可同日而语?
五、大业小康怎相通?人团圆,万年长!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史朝英就是这样的人。
她的环境其实是很不错的,家境优渥,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成了政治家。
当然她到底是不是政治家,还是有争议的。
因为她做事有偏失,不够成熟。
而且她遇到的对手太强大了。
她其实是政治家,只不过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阶。
而她的对手则是很成熟。
有意思的是,史朝英连她的对手到底是谁都没搞清楚。
她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也没有察觉真正的对手。
作为一个政治家,她是不合格的。
被取消资格也是情理之中。
她的举动,可以说是头脑一半发热的妄举。
是妄举没错。
也是有头脑的。
但是头脑是在发热,没有高瞻远瞩,所以说她是头脑一半发热。
她的对手都是潜伏的,人家的段位比她高多了,还根本没出来和她交战。
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
这两个对手一个是史若梅的母亲卢梦蝶,一个是铁摩勒。
卢梦蝶是安史之乱的受害者,可她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为的就是从内部瓦解藩镇割据。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
她的眼光和能力不同凡响。
可以这样说,史朝英会面临的乱境,就是卢梦蝶造成的。
史朝英压根儿就不知道有卢梦蝶的存在。
铁摩勒和牟世杰是两种生态。
铁摩勒自幼多受磨砺,他是从外围看到了乱象,然后到了核心,失望的发现,他们只会制造乱象,根本不会处理问题。
就跟史朝英一样,问题在哪里都根本没看到。
铁摩勒无法解决,要他来解决干嘛?确定制造问题的,不继续给他添麻烦?
牟世杰则是太顺利了。
他比段克邪都平顺。
段克邪还跟父母离散,十岁时父母殉城全节,双双赴义。
这种生离死别,在心灵上不啻于一场战乱,所以他和铁摩勒都是深受乱世的煎熬。
牟世杰从扶桑岛出来,就是顺风顺水,不但闯出了名堂,那时候他与段克邪都是后起之秀。
铁摩勒会让他,多少也是爱才之心。
而且还有聂隐娘倾心相随,那是如花美眷,神仙眷侣。
然后又夺得了绿林盟主之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推动逐鹿中原大的宏图大业。
他的确是志满意得,踌躇满志。
接着就把一把好牌打烂了。
太顺利了就是如此,会目光短浅,只看到自己。
困难在哪里,他都不知道。
甚至连与史朝英的联姻都是一拍即合,顺利至极的。
那是史朝英聪明过人。
她也是史家的小九妹,虽然史朝义不会说,更不会唱“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
事实上,史朝英是具备政治家素质的,确实是聪颖过人,一点即透。
所以他们两个发展速度之快,连就在他们身旁的段克邪,也为之瞠目结舌。
他从未想过姻缘除了两情相悦之外,还有物物交易的政治联姻。
这是段克邪的天真无知。
也是他的可爱。
他搞不清楚史朝英那个环境,正如他知道史若梅还是薛红线时,虽然天生侠义心肠,多少手下留情,可其实就是陌路人。
史朝英与牟世杰的联姻,其实就是薛嵩不愿意告诉史若梅真相,他情愿她一辈子当薛红线的底层逻辑。
因为恐惧,因为不安。
怎么可以没有供其驱使的助力呢?
这多少也是权力的真相。
而且史朝英也好,薛嵩也好,得到越多,他们就会越贪婪,也会越恐惧不安。
因为他们的运行逻辑,有一个先天的BUG。说是BUG,其实也不尽然。
因为武则天就在无意中覆盖了它,让问题不成为问题,最起码不是主要问题。
所以说武则天也不是可以随便复制的。
安史之乱都是不顾民计,武则天则是关心和保护生产。
要不然的话,那个年代都当她是篡位的妖孽,早就拿来发难了。
武则天抓的是根本问题。
所以她在位时矛盾没有爆发出来。
这也是史朝英和她最大的差别。
这个差别如鸿沟,都构成了史朝英是否是政治家的争议了。
史朝英的结局可以说是仓促草率了一点,好像她做了母亲,就改邪归正了。
理论上也说得通的,怀孕生产时的内分泌就不同,催产素一多,人就温柔平和善良很多。
这也不得不佩服梁羽生的学识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而且梁羽生和金庸一样,都是经历过炮火纷飞的战乱时分,所以会很懂得在乱世中人们需要的是什么?
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
人在乱世,形同草芥。
对于在太平盛世长大的人来说,这几句话,只是几句话而已。
但是经历过的人,会看到血泪横飞的场景。
那时候一段父母之命,缔结的良缘,那就是最好的安慰。
也是喜闻乐见,鼓舞人心的能量。
一点小事,换了一个环境,会觉得这不就是平常吗?
可在战乱时刻,那就是弥足珍贵的荒漠甘泉,会看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意义是不同的。
难怪《龙凤宝钗缘》之后一部书名会叫《慧剑心魔》了。
别说是风云突变,乱象丛生的时候,需要一双慧眼,就算是平常的生活细节,又何尝不需要智慧呢?
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
这样的快乐会来的更有品质,也更持久。
正如越剧唱词里说的“大业小康怎相通?人团圆,万年长!万—年—长”!
一直觉得梁羽生的小说很适合越剧,所以这次突发奇想,用越剧唱词来当标题。
有趣的是第一篇的标题是唱段的第一句,到了这一篇,也是最后一篇,还是唱段的最后一句。
冥冥之中,恍若天成。珠联璧合,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