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作的人应该先学“什么东西不写”,学说话的人应该先学“什么时候不讲”。
售楼小姐带老王去看房,因为老王刚拔过牙,嘴里还咬着棉花。用手语回复了小姐的问题,第二次来这个社区,姓王,看一百坪的房子,小姐带老王直接到了12楼。
“这原来是样品屋,全区视野最好的。”“最近建筑行业不景气,只好割爱了。”老王没有说话。
“而且是大减价割爱,”老王还是没吭气。
“您不是来过吗?那您一定知道我们以前的价格喽!”老王点点头。
老王上一次来是贺朋友老孙的乔迁之喜,是一样的户型。他特别到阳台上去看了一眼,绕着冷气主机转了一圈,摇摇头,又指指自己的耳朵。
“吵!对不对?您真内行,我们也觉得,只不过没有别的地方好放。”
参观完毕,老王拒绝了参观其他户型的邀请,小姐带老王来到了二楼,一个自称陈经理的中年男士接待了老王,“现在销售快结束了,余下的是最好的三户…”
老王翻翻大楼简介,指指表。小姐赶紧对陈经理说:“王董已经对我们社区很熟了。”
老王掏出笔写到“给我一个价钱”。
没二十分钟,老王已经回到家。
“怎么样?你是不是看了十二楼那一户?是不是比老孙家还棒?开价多少?”
老王掏出嘴里的棉花问老婆:“他们要你多少?”
“当然比你的便宜,我是跟着孙太太一起去的,由陈经理亲自接待。一坪45万,比孙太太当初买的足足便宜了3万,你多少?”
她一把抢过老王手里的价目表,“什么?43万?”
老王看房子从头到尾没说半个字,却比那些自以为聪明、有关系的人,获得了更好的待遇,沉默不是代表没有声音,而是深藏不露,又透露一点令对方困惑的消息,知道他第二次去,知道他了解行情,知道他了解房子及缺点。销售公司却对老王一无所知,当价格不合意,这个好主顾可能就永不回头。
熟人不如生人:王太太和孙太太一起去问价钱,从王太太角度想,有认识的朋友,有关系,应该得到”好价钱“,可是从销售中心的角度会怎么想呢?当年孙太太48万一坪,位置还不如现在,告诉孙太太45万已经不好意思,还能再说43万么?而且人是孙太太带来的,今天谈不妥,房子没有卖掉,还可以再经由孙太太找到王太太。
就如黔驴技穷的故事,如果你是黔驴,就最好别献技。除非是你是“圈里人”。否最好的办法是废话少说,深藏不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