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月亮

同学从城里回老家小住,邀请我去吃晚饭外加夜谈。傍晚时分,夕阳尚未坠地,晚霞正满天,我如约来到这个远离集镇的村庄。也许是秋收已毕,偌大的村庄略显萧瑟,除了主干道旁边有三几个老年人在闲谈,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或者小孩子。

趁着夜色还没有降临,同学先领我去他们村后溜达一圈。秋收已经彻底结束,鹅黄色的麦苗刚刚覆盖大地,四野一片空旷无际,让黛青色的北山仿佛近在咫尺,伸手可触。

村边不远有片辽阔的的水塘,一半波光粼粼,一半枯荷满塘,总计有十来亩的面积。

水塘西边是一片高地,种有林木,林下有羊圈和猪舍。同学说这是他三弟创办的养殖场,走猪羊鱼藕生态循环养殖的路子。

他三弟为此投入了不少心血和财力,但是刚刚起步,眼下的现实还没有理想中的丰满。我们讨论了一阵,总结为一句话:当下创业难,在农村创业更难。

再次回到同学的院子,厨房里已经是热气蒸腾。两人各吃了一大碗地锅炖的柴鸡,麻辣有余,筋道也足;喝了两三杯赊店老酒,醇香清冽,微醺,感觉刚刚好。

鸡是同学八十二岁的老爹养的,纯天然,也是老人家亲自下厨炖的,咀嚼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老酒更是三十年前曾经的味道:那时候我们是学生,没机会饮酒。

但是学校和酒厂毗邻,每时每刻校园里都是酒香弥漫,浓得几乎侵染到了每个人心脾和骨髓的最深处,甚至淬炼为我们关于家乡基因的共同密码。以至于到了今天,无论再名贵的外地酒,感觉都没有家乡的老酒亲切厚实绵长。

接下来边喝茶,边聊天。聊少年时同窗四年的鸡零狗碎,聊恩师们今天安闲诱人的老年生活;聊他三十年奔波闯荡的辽阔江湖,聊我三十年老家坚守的清苦寂寞……又聊到了疫情的凶猛和怪异;聊到了大家念念不忘的几位亲爱的大国总理;聊到了资本的无孔不入无坚不摧无所不能直到渗入城乡的细枝末梢;聊到了乡村日渐衰败后是否还会有惊艳明媚的第二春……

后来,酒意渐退,聊的内容也逐渐收敛,就聊到了养生和休闲,聊到了血压和血糖,聊到了老庄和陶潜,聊到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聊到了红楼梦里的因果和虚幻……

将近十一点钟,我准备离开。我们漫步到他家近千平米的庭院里,平旷坦荡的地面没做一点硬化,偶有落叶堆积,行走其上,窸窸窣窣,酥软适脚,顿生无穷意趣。

令人惊喜的是,头顶竟然是一轮硕大的满月,而且圆月的一侧是晴空历历,一侧则遍布褚青色的瓦块云,块块厚实明艳,排列疏朗有致,齐整均匀,直达天际。

月光下是恬静的村庄,房屋和树木都沐浴在一片淡淡的清辉之中,如安睡中的婴儿。我驻足努力侧耳细听,想找到点欧阳先生文章中关于秋声的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天地间除了一片皎洁,只剩下一片寂静寥落,时间和空间仿佛凝固成一块晶莹乳白的奶酪,散发着酽酽的青豆般沁人肺腑的芳香。无边无际的清冷忽然让我明白时节已经已经过了初冬。

偌大的庭院里,东侧有一片蓊郁的竹林,百十来棵的样子,夜色中更多了几分威武雄壮。更奇的是这竹子棵棵都如茶杯粗细,都是挺拔笔直,绝无旁枝,都有两三丈高,最上边是层层叠叠竹叶的暗影,如绒绒的鸟巢般小心翼翼地托举着史前巨蛋似的那枚圆月。

同学说为了不让竹子继续扩大领地,他们一家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走近细看是南方才常见的楠竹,原来它们竟然也能在我们的家乡如此肆意地野蛮地生长。怪不得长在南阳盆地的我们常常纠结,自己到底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

院子西侧有棵小石滚粗的老榆树,此时早掉光了叶子,但无数大大小小枝丫一起撑起了一张浑圆又高挑的巨伞。

月光融融,为它匠心勾勒出一副冷峻粗犷的铅笔素描,让它尽显骨感和沧桑。我突发联想,如果在下半夜,当这轮圆月挂在榆树梢头的时间,该是一副多么凄然曼妙的剪影。榆树下空地上,大小枝影斑驳迷离,如水中藻荇怡然交横,又如顽童信手涂鸦,行走其上,让人不自觉地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此情此景,我们都连连扼腕感叹,生活的忙碌、平庸和麻木,让我们都很久很久没有留意月亮和星星和一棵树了。

“今晚这月光,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亮。”同学说。

“还不能和小时候比,那时候能在月光下看书呢。”

“快看,月亮旁边还藏着一颗亮星!”

“那不是星星,它会在云彩里慢慢移动,是飞机。”

“你们做老师的,就是爱较真。你把它看做星星,不是更和谐吗?”

“胡扯,和有些人较真是难受,和有些人较真是享受。”

“我家这大院子,多亏了我的奶奶,她很有远见,早先用上好的地给别人家置换的。那个时候,这一片还没有人家,现在都成了村中心了。你看,我们村家家都没有高墙和门楼,知道为啥吗?和我们姓氏有关,我们不能被关在笼子里啊……”

“原来如此!我们村也有讲究,比如不能在房子旁边种杨树,也和我们姓氏有关,道理都差不多。”

“我家这院子咋样?这可是我们弟兄几个的命根子,每次回来站在这里,总感觉城里两三万一平的单元房太过飘渺虚幻了……”

“即使在乡下,这也是很难得的大院子,还平整。尤其是竹子和老榆树,更是无价之宝。一边节节高升,一边连年有余。但是,为了孩子,为了工作,我们只有舍弃这庄园般的院子而蜗居在闹市的某处鸽子房里。而且,普通人辛辛苦苦抠抠索索积累半生甚至一生,就是为了那套看不见草木听不见鸟鸣闻不到花香的房子。

更妙的是,这东西的价格和当地的人均收入很是匹配,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属性的商品了,这不是为大家量身定做的一个口袋吗?”

“是怪匹配,网上也在吵嚷,985的毕业生在大城市还着每月八千的房贷,普通大学生在三四线城市还着每月三千的房贷……说点现实的,将来这地方养老咋样?”

“关键是你走得太远了,将来能不能回来、回来能不能适应都是未知。我将来农村养老的可能很大,但是我没有大院子。这会儿终于知道今天你为啥非要请我来了,眼气人哩。”

“哈哈哈……”

“哈哈哈……”

天地悠悠,月光溅溅,笑声朗朗,感慨连连。我们突然发现,竟然大家一晃都到了不但迷恋乡村和自然,而且懂得敬畏祖先和苍生,甚至是相信宿命和轮回的年龄。

曾经那两个抱着篮球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光着膀子傻子般狂奔的少年,曾经那段把摆脱黄土地作为人生第一要务而熬夜苦读发奋图强的青春,已倏然成为昨天的昨天,就像儿时那轮白亮明净清澈的月亮一样遥远。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读者们,现在是2050年的春天的一天,地球上已经人满为患,据说已经有几百亿人了,地球已经向人类发出最后通牒。...
    Mr_稻香老农阅读 579评论 68 57
  • 姓名:谢也佳 学号:14020150084 电子工程学院 (第13篇) 转载自:钛媒体 【嵌牛导读】:所有在远方的...
    谢XXXY阅读 219评论 0 0
  •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到了2017年,我们的相识也是跨越了两个年度了。想想真是奇妙,那么遥远的、素未谋面的你,如何在我...
    滢月阅读 415评论 5 2
  • 今天我一口气读《月亮与六便士》从31到255页,毛姆真是讲故事的高手。主要讲思特里克兰德40岁时辞去证证券经纪人工...
    婉琳阅读 120评论 0 0
  • 我想去摸一摸月亮 像母亲抚摸她刚出生的孩子 你摇了摇头 很远很远的月亮也摇了摇头 其实我也不信 我趴着 睡在十八...
    F0_0H阅读 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