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好久不见。
最近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迫使自己长时间停滞在“舒适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
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唠唠这个有趣的话题,重要的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激辩,让理性指导行为成为习惯而非情绪,欢迎老铁们在评论区里留言互动,拍砖也是可以的,哈哈哈。
引发我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原因,是源于近期自己在梳理近两年来的个人成长经历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感受。
首先,度娘一下“舒适区”。
它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简而言之,就是在这个区域里,大多数人们都会感到舒服、轻松和稳定,一旦走出这个区域就会感到压力和不适。
那又回到了我们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迫使自己长时间停滞在“舒适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追根溯源的去了解它最开始的样子: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舒适区”这个概念的?
相信这个世界上最舒适的地方一定是:当我们还是一个待出生的婴儿没有丝毫戒备心的躺在母体里的那段时光了。
但是当我们降临到这个花花世界的时候,却是以哭泣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和愤怒的情绪,因为这一刻我们被迫离开了”舒适区“,开始面临新的环境、空气、温度和声音,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是不安和慌张。也正是从此刻开始,我们与这个世界有了交流。
单从这一点来看,迫使人们长时间停滞在“舒适区”的原因好像是客观的,是胚胎发育的生理需要,没毛病,无论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进化学的角度,这都是合理的解释。
是什么让你一直停滞不前却又不愿逃离现状?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答案并非“舒适区”本身,而是迫使你长时间停滞在舒适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它可能是好逸恶劳的天性,可能是愉悦和满足带来的精神麻痹、也可能是被那些日常所磨平了的情绪曲线、亦或是恐惧本身、或对恐惧的持续想象所内化的焦虑等等。
我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或许也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一点因人而异,这里Yo哥只是开一个头,希望能够引发老铁们的思考。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在日常工作中,身边总会有很多的朋友长时间在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辛苦工作,既没有愉悦和满足、又没有焦虑和恐惧,难以持续成长,但是又不愿意逃离现状,当然我相信这是所有的行业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明星、教师、工人、公务员、企业职员等无一例外。
那么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呢?
往下看……
情绪曲线
之前听过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受益很多,其中有这么一个隐喻,她将一个人比喻为一部手机,有的人是IOS的,有的人是Android的,而且每个人的版本号还都不太一样,后天所积累和学习到的技能道理和逻辑都是这部手机上的App,而你内在的愉悦和恐惧等情绪才是真正操作系统,有的时候你并不是缺乏某个App,而是你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里了。
对比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其实每个人的情绪都像是一条动态波动的曲线,时而平静,时而高潮迭起,时而跌落谷底,当情绪曲线出现峰值和谷值的时候,这是真正可以影响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节点,同时也是可以倒逼自己跳出舒适区去挑战新机遇的重要节点,而如果错过了这些,我们的情绪曲线就会被日常琐事渐渐拉回到平静的状态,这也就形成了“心理舒适区”。
短期来看好像也无关紧要,因为每个人都会坚信一定还会有下一次的情绪高峰和低谷出现,但是这个时间有可能是几个月、也有可能是几年,但无独有偶在下一次的时候人们还会像往常一样忽略它们。
这里我想带大家做一个测试,来反向观测我们的情绪曲线带给我们的收益和损失,就是我们跳出当前狭窄的时间思维通道,将时间范围扩大,宏观来看,大家就会惊愕的发现,原来相比两年前或三年前,大多数人除了更加熟练的做某件事情以外,居然没有任何的成长和变化,这就是情绪曲线的因素所致。
所以希望大家在繁忙之余,偶尔停下来好好观测并认真思考下自己的情绪曲线。
恐惧和焦虑
除此之外,恐惧也是迫使人们长时间停滞在“舒适区”不愿逃离的关键杀手,为什么呢?
因为恐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这同样也是人的天性。当你很努力的想要说服一个人,所有的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优势也是明显多于劣势的,但对方就是迟迟不愿迈出那一步,不是因为道理他不懂,而是因为他的内心有恐惧,但他不愿意告诉你,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应该想想困住了他的手脚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把他压在了那里,让他没办法往前走。
很多时候,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
所以,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本质上还是因为有恐惧。
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恐惧时,你就基本上知道了他的边界在哪里。
焦虑也是一样的,焦虑的本质也是恐惧,它是源于对恐惧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无从逃避,所以是一种持续的恐惧,就会内化为焦虑。
当面对恐惧和焦虑,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可以从容应对以更好的认识和逃离“舒适区”呢?答案只有一个:当你意识到自己身处舒适区的时候,就需要给自己钉一块警示牌——“此地不宜久留”。
我们应该尽早的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或成长区。
写在最后
逃离“舒适区”,并不是真正让我们非理性的逃离现状,而是要基于情绪曲线,认真思考当前的状态是否能够支撑我们持续的成长和进步,发现迫使自己长时间停滞在“舒适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找到它,并不要回避。
- M A R K
Yo 哥 (公众号:Yo哥时间)
一枚奋斗在互联网前线的热血青年
旨在持续输出更多有内涵的原创文章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Yo哥时间,已由维权骑士维权,转载之前请务必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