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乖乖。”
--三味
今天上午噼里啪啦地收拾了行李,看着箱子立在那,我心里还在想,要是今天是八月一号就好了。
这个暑假应该算是我记忆里最忙的一个假期,从假期开始差不多每周交一次的“学生会”作业,到每周雷打不动的院会推文,到各种突然要求的文章和来稿,虽然说这些都是和我的两个同事一块完成,还是会觉得,假期真的比在学校还要忙啊。
妈妈这个假期总跟我说,学生会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怎么每天每天都在忙,特别是我告诉她我那段时间因为太忙而错过三笔字的报名的时候(当然也有我不上心的原因);爸爸也说,13级毕业晚会为什么我们这群16级的小干事要那么激动,然后那么忙,毕晚结束后,还要通宵出去嗨。
是诶,我们为什么这么忙,真是有种一入院会误终身的感觉。
院会是我大一第一个报名的组织也是我最终选择的唯一组织(主要也是因为院会在报道档案袋里放了报名表hhh),误打误撞遇见的新中贯穿了我整个大一,并且也即将贯穿我的大二生活。
曾经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去跟活动,也曾熬夜赶推文;例会罚站挨批评过,也收到过众人的称赞表扬;别人的周末我在跟活动应援篮球足球赛,也因此参加了这样那样各种各样的活动。
事物都有两面性,也就意味着有得必有失,没有院会,我应该大学四年都不怎么会接触到新媒体,没有机会接触到新媒体背后那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又怎么能有“三味说”。
大学生活,是要有这么一个组织存在,它是你从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间的过渡,学习之外不只是学习,教材之外不只是教材。
有时候会觉得,诶,那个同学怎么认识那么多人。
不同于高中每天二十四个小时十三四小时都和同学同吃同学的情况,大学的学习模式才真的有可能使四年班上同学都没认全的情况出现。
室友成了每天“陪伴”你时间最长的存在。
对室友的美好期望是:有个爱锻炼的天天拉着我锻炼;有个美妆达人叫我化妆;有个陪我打游戏;有个自带闹钟功能;大家低调秀恩爱;至少一个对各种虫子毫无畏惧;不会一言不合投毒砍人…
而现实是,我真的没能遇见这样的室友…
五个人一块疯,一块吃,一块笑,三观契合聊得来就好,那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那些期望,都是要自己摆脱懒癌,自己去做的,只有自己成为自律、自信、自由的人,你的人际圈才能是喜欢的人,你唯一能把我的,就是变成最好的自己。
不过天下室友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到假期,就像丢了一样,宿舍群可真冷。
最后想说时间观念,对别人,这是一种修养;对自己,这是一种品质。
之所以说对自己,这个暑假过得迷迷糊糊,返校车票也没有放在心上,八月五号才想起来买九月一号的票,哪里还有。好容易买到了二号晚的硬卧。这也就是我现在还没有返校的原因。
有时间观念,细心细致,我还要努力…
也不知道乱七八糟说了什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