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的教养》之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我家姐姐的安全感在后天受到影响,本来大胆,女汉子一枚,因为爷爷强制切断她的依恋物,姐姐更换依恋物后,我在一次愤怒中扔掉了,爸爸又喜欢吓唬她有鬼……妹妹天生缺乏安全感,非常敏感,所以我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期待,丹尼尔博士的确讲解的特别细致,具体讲解了安全依恋与成长的关系,详细展开了依恋关系类型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也再次认识到婴儿与父母的关系对成年后的影响。虽然他们不会讲话,不懂交流,但父母给予婴儿的感受已经开始形成。

基因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生活经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这是大家公认的,依恋经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很多人已经知道我们的童年创伤会影响一生,幸运的是,依恋研究表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以改变,孩子在任何时候做出积极的改变都为时不晚。

父母是孩子安全依恋的港湾,如果父母不能较准确觉察到孩子的感受,经常不在家,或者常常拒绝孩子的正当需求,孩子就可能形成回避型依恋。这种依恋比较常见,我也觉察到了自身的这种状况,农村的父母忙于耕种挣钱,供我上学,陪伴较少,除了生病,其他的基本和留守儿童差不多,农村娃们自己玩,从幼儿园就自己上学,现在我的孩子受伤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皮外伤!孩子打断我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我也会很生气!……但我更清楚孩子心底的信念,我从开始的笨拙违心的安慰、回应孩子的需求到现在真情的流露,好似一个拼演技的过程,今年暑假我们的沟通开始前所未有的融洽。这种感觉貌似是我跟老大之间从来没有感受过的美好,其实是亲子连接断开太久,小宝是一直就有,对于老大是失而复得。

除了回避型依恋关系,还有矛盾型依恋和紊乱型依恋,这两种也比较常见。通过本章依恋关系的详细讲解,再次强调父母童年生活对现在的影响,如果父母不疗愈自己,与自己的童年和解,那么,现在就还是使用童年的思维在解决现在的问题,遇到与童年类似的事情,会视而不见、自卑、不自信、心绪不定等等,并且,孩子能敏锐的感受到这些情绪,逐渐的形成应对这些情绪的机制: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觉察不到,依恋需求得不到满足,视而不见,孩子不得不适应这种家庭环境。

每一种依恋关系里都有一套经历模式,孩子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模式。并且每个人的依恋关系很有可能多种共存,因为每个人与父亲和母亲相处的经历很有可能不同,也许与母亲有安全依恋,而与父亲没有安全依恋。挑战不断,机会更多,如果亲子关系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也会发生改变。当然,如果童年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就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能够感受到与父母的联结,安全感得到满足,就能让孩子对所生活的世界产生一种归属感,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生活是美好的,有意义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