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里的端午印记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飘着芦苇叶的清香,带着最朴实的温暖与欢乐。感觉那时候的节日总带着烟火气,没有精致礼盒与网红粽子,却盛满了最鲜活的人间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总是阴天下着小雨,然后我们一家人就不用下地去干农活了,这一天可以安心在家里过端午节!那时过端午节很简单就是爸妈要亲手包粽子给我们吃!家里的粽叶是爸妈去湖边上或是村里大排碱渠边,从芦苇上拔下来的大片大片的芦苇叶,芦苇叶拔回来先要用水泡一个晚上,母亲还会把糯米、大米、绿豆、花生也泡上,为什么要泡大米呢?因为那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母亲舍不得包纯糯米的粽子,总是糯米和大米掺起来包,粽子的馅也没有现在的丰富,只有绿豆花生的,红枣葡萄干的,然后就是纯粽子不放任何东西。这天我家的小厨房里便弥漫着忙碌而温馨的气息。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厨房里,母亲耐心地教我们包粽子的技巧。她先把两片芦苇叶卷成漏斗状,再放入掺和好的糯米和大米、绿豆花生或者红枣葡萄干,最后灵巧地用绳子捆扎起来,(那时包粽子的绳子是母亲从农用化肥尿素,二铵袋子上拆下来的绳子,)可结实了,我和哥哥兴致勃勃地尝试,却总是手忙脚乱。不是芦苇叶破了,糯米漏出来,就是绳子系不紧,包出的粽子歪歪扭扭,奇形怪状。母亲看着我们的“作品”,忍俊不禁,却依然会把它们小心地放进锅里。而父亲却是包粽子的能手,包的粽子是大大的三角粽,看起来可规整可结实了!母亲最后把我们包好的粽子都放进大锅里,添上水盖上锅盖,然后开始加火烧锅,要不了多久,清甜的粽香渐渐飘散开来,馋得我们不停地咽口水,时不时跑到灶台边,掀开锅盖,眼巴巴地望着锅里翻滚的粽子。母亲还会在煮粽子的时候放一些鸡蛋,然后和粽子一起煮起来,鸡蛋也飘着粽叶的清香!屋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而我们则围坐在母亲烧火的灶台旁边说着笑着等待着锅里的粽子!等锅里的粽子煮熟了,我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剥开粽叶,把粽子剥放在碗里趁着热乎劲再撒点白糖,那清香软糯的粽子就是这端午节最好的美味啦!我们一下子可以吃三四个还要再吃个裹着粽叶香的鸡蛋!一家人在一起的端午时光就这样被深深的留在了脑海里!

如今,粽叶的清香里,总裹着些回不去的时光。再厚实的粽叶,也包不住心头那份沉甸甸的念想;再结实的绳子却再也系不住那个奔跑在风里的童年。有些故事已久远,回忆却留在心里,就像棵棵芦苇年年枯荣,却年年如约而至。生命或许有尽头,但记忆没有。那些我们爱过、告别过的人,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留下的印记,如同这端午的习俗,代代相传,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当粽叶年复一年裹住新米,当龙舟又一次划开河水,我们咀嚼的,是时间碾压下不朽的东西:对信仰的忠贞,对逝者的思念,对童年的怀想,对时光的敬畏。原来让我们不被冲散的,正是那些沉甸甸的、名为“传承”的东西。

岁月如流水,静静淌过。惟愿家中灯火可亲,诸事平顺,如花开月明,自有恬淡欢喜常伴左右。更愿这人世间的美好,如草木芬芳,生生不息,一年又一年,长伴长安

(2025.5.31端午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