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福建特色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现代化产业高地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福建正处于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本土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必由之路。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肩负着将这一宏伟蓝图细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在八闽大地每一寸土地上的重任。
福建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独特,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土壤。从闽北的青山绿水到闽南的海滨风情,从闽东的港湾资源到闽西的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各地的差异化优势是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的根基。我们应深入调研,精准把握本地资源禀赋,挖掘那些尚未充分开发但潜力巨大的领域,如利用闽北优质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康养产业;凭借闽南活跃的商贸氛围和侨乡资源,推动外向型智能制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依托闽东的港口优势,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海洋经济新业态;借助闽西的红色文化基因,培育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福建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脱颖而出,必须在科技研发与应用上持续发力。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福建有着良好的基础,应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基层干部要当好“店小二”,积极为企业对接科技资源、争取政策支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福建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福建的一二三产业具备广阔的融合空间,我们要打破产业界限,促进不同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动农业与加工制造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 + 文旅 + 电商” 的多元发展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城市产业发展中,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金融等,为制造业赋能,提高产业整体效益。通过产业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形成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彰显福建产业体系的独特魅力与优势。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福建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广纳天下英才。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人才的培育,利用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一批适应本地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来闽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基层干部要积极参与人才服务工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及时解决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福建成为人才汇聚的热土,为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在新征程上,我们基层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福建的特色优势,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通过精准布局特色产业、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构建起体现福建特色、彰显福建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新时代福建发展的辉煌篇章,让八闽大地在全国产业发展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