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三观正对孩子真的很重要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01

留日女学生江歌在2016年11月,为了帮助好朋友刘鑫摆脱其前男友的纠缠,丧命于仅一门之隔的住所外面。

在采访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江歌妈妈是一位平凡的母亲,拥有涵养、机智、韧性的品性。我们才明白,江歌耳濡目染着母亲的一言一行,成为了一个三观正的好姑娘。



02

父母三观正,孩子才会走正道,才能有好的人品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但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最终孟子成了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飞将军李广作为汉武帝时的骁勇善战的名将,他为官清廉,得到赏赐也都分给部下,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所以深受士兵爱戴。李广的三个儿子深受父亲的影响,也成为了精忠报国的将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虽然他坐拥十亿身家,但他从不娇惯儿子,从小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

他的儿子从他手里接过家产后,也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从洛克菲勒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见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财富观和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


03

孩子的道德准则通常是与父母保持一致的。孩子会形成怎么样的是非观和善恶标准,几乎完全是从父母那里“克隆”来的。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受父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以自己的三观为准则。

孩子会模仿父母处理人际关系的各种行为。待人有礼的父母往往会教出有礼貌的孩子,而待人粗鲁的父母也会给孩子灌输同样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古染不可不慎也。”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熏陶决定了孩子今后的发展。

道德能够填补智力的缺陷,而智力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失。

在2011年西安,药家鑫对撞到的人不救助,反而用刀残忍地将其杀害。药家鑫这样一个蔑视生命、泯灭人性的人,即使拥有再高的智力水平,也不会被大众所认可、接受。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学会做人 ,而其中三观是最重要的。自己先成为三观正的父母,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走正道、好人品、高情商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龙七七8.16】全家福,喜洋洋 ------坚持第194天 今天是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是我们去照全家福...
    龙七七阅读 340评论 0 2
  • 宫园薰是个婊子
    忧愁的永动机阅读 162评论 0 0
  • 谁拨乱了情弦 风在叹息 水在惆怅 琴音呢喃 难诉三千痴怨 离弦月下 难谱相思 纵有一往情深 奈何心碎一地
    丝丝入画阅读 299评论 2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