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疫情算是稍微平息了些,北京也已经多日新增为0,然而南方又发生了汛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月以来,我国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等特点。
7月4日至10日,重庆、贵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相信大家通过之前部分南方地区高考受影响的一些新闻也了解部分情况。
7月12日,国家防总将防汛三级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这一次南方汛情之严重可从以下两方面体现:
1.暴雨预警历时最长的一次
从6月2日至7月12日6时,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天发布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气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汛以来,截至7月10日,我国南方共出现1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
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带北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计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2.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强降雨过程中,湖北黄梅、浠水,江西吉安、峡江,湖南隆回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极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重庆、湖南、江西、上海、广西、四川等省份共计85站累计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给长江流域防汛带来了压力,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也许通过以上几点还不够直观感受南方汛情的厉害程度,那么来看看具体的实际境况图:
受灾地区许多居民楼房被瞬间冲垮
受灾地区发出撤离通告
各居民不得不紧急撤离
被转移的居民无家可归
有的投靠亲朋好友
有的则被安置在救助房内
为了保证最少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洪灾,人民子弟兵们始终站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日以继夜地抢险固堤
踏着泥泞的道路不断前行
扛着一袋袋的沉重的防汛沙袋
尽管条件再艰辛、身体再累
哪怕是高温持续工作,中了暑
哪怕双手起满水泡、双臂被晒伤
哪怕是连续奋战30余小时,双脚起皱发白
依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只为营救出每一个居民
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不过这一次除了我们的子弟兵们,一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都积极的参加到了此次的抗洪救灾的战役当中,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一群“50+”的广场舞队的姐姐们扛起沙袋,加入抗洪队伍,被网友称为“乘风破浪的姐姐”。
村里断了自来水,她们便每天从井里提水给救援人员搞卫生。
天热了,就给防洪队员们熬绿豆粥,冷了就熬红糖生姜水。
因为人多,她们就各自回家熬,然后一锅锅抬到文化中心。
很多时候这场洪灾都会把我们的回忆拉回到22年前,把这一次的洪灾和98年的洪灾做对比。
那此次洪灾与1998年洪水相比,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1.区域不同
从区域上来看,1998年暴雨过程覆盖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超过250毫米区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广西东部等地;
而今年暴雨过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大部及重庆、贵州等地,超过250毫米区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2.成因不同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介绍,长江洪水不仅和降雨量有关,更与降雨的时空分布关系密切。
1998年全流域性洪水成因主要是长江中游出现两度梅雨叠加。
1998年长江中下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二度梅”,武汉在1998年7月21日出现285.7毫米特大暴雨,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8次洪峰,长驱直下,与长江中游洪水叠加,形成大洪水。
此外98年洪灾还跟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以及一些气象的异常有关,例如厄尔尼诺事件(即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水温异常升高现象)、高原积雪偏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异常、亚洲中纬度环流异常等。
那么此次洪灾发生的原因又何在呢?
宋连春表示,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在进行初步分析后认为,需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置于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考量。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我国处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暴雨日数、降水极端性、高温日数等均有明显增加。
宋连春说:“这些事实表明,必须高度重视极端天气气候的频率和强度。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全球的大气环流形势,通过海洋和大气、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影响到局地的气候。”
此外,据中央气象台台长王建捷分析,今年降水偏多还与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有关。
由于今年的“副高”位置偏西、强度偏强,并且稳定在同一位置上,使水汽在“副高”西北部边缘的位置上,形成持续输送的通道,水汽在长江中下游位置上非常丰富。
加上北方有持续的冷空气下来,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上空交汇,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形成了持续降水。
3.造成的影响不同
据初步统计,98年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洪灾。
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而今年的洪灾,截至13日早7时,已经造成了全国27个省区市3873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61.6亿元。
同时,有200多万人次紧急转移需要安置,农田绝收面积516千公顷。
与前5年同期相比,受灾人口下降了7.3%,因灾死亡下降了51.2%,倒塌房屋的数量下降了69.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9.4%。
从受灾情况来看,主要是湖北、湖南、贵州、江西、广西受灾时间长,灾害损失重。
最后的话:
虽然此次的洪水跟98年的洪水相比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会更加严重。
但是现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水利部称我国已拥有比较完备的水利防洪工程体系,中国综合防洪能力今非昔比!
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防洪的子弟兵们不怕苦、舍己为人民的精神,还有万千困难时刻帮助一起抗洪的普通老百姓们,更应该相信众志成城,一定可以度过此次的洪水灾害!
此外,气候模式的预估结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未来全球范围内一些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将显著增加。
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区也将有所增加。
因此,除了进一步增强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强化极端灾害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生活,为地球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一部分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低碳生活”的建议:
衣,随季节更替,穿着适宜的应季服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选择手洗、减少服装的购买。
食,购买本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地球。
住,居住面积不必求大,理智选择适合户型。因为住房面积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行,选择合适的汽车车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应尽量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既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
本文图源皆来自网络,侵删
兰德风向
娱乐|热点|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