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如果没有ICO暴富神话,区块链恐怕很难在今天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自称十年前就开始研究比特币的专家,也不会在一夜之间集中涌现,盘点过去、预知未来。
当然,民主社会之民主,言论自由之自由,不仅在于享受说话的权利,还在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就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一些讨论:)
作为普通的区块链爱好者,我们不太想去揣测区块链技术到底是生是死——让人误以为这项技术的性格本身异常贞烈,要么成王,要么败寇,完全没有妥协的觉悟和可能。
我们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是,以互联网时代商业为参照,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替代产品,能否复制成功,甚至颠覆巨头?
快速复习
区块链是什么?按照铁粉的说法,是无法更改的可信账本,数字稀缺性、去中心化、经济激励模型是区块链赖以改变“现状”的砝码。
交易记录、智能合约、财务信息、个人信息……过去写在纸面上的东西,一旦被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上,就会成为无法更改的永恒数据,而这本帐将由全体用户共同拥有。
GAFA - 互联网四巨头
如你所见,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被技术优势主导的时代。
用“统治”来定义GAFA(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的影响力绝不为过。他们几乎掌握着我们全部的数据,并且对我们周围的一切了如指掌。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竞争能力上,GAFA建立起来的优势和壁垒都是前所未有的。
那么面对巨头垄断,中小企业或者新企业是否有机会逆袭?进行基于区块链的竞品分析,以寻找对抗当方法,想必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Google是当今世上最复杂的公司之一,拥有无数条业务线和产品,也拥有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掌控。
这里我们没必要逐个讨论Google的所有业务,只集中关注其最核心的部分——广告。
- Google Search
全世界约77%的搜索行为来自Google,换而言之,Google掌握着地球上接近四分之三的搜索用户。
庞大的用户量带来庞大的广告收益,带来Google史诗级的增长,为Google母公司Alphabet贡献超过86%的业务营收。
- Youtube
优兔网是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用户每分钟上传到优兔网的视频时长超过100小时。
瑞士信贷数据表明,2015年优兔网和Google Play商店营收约占Google总收益的15%,这一数字在将在2020年达到24%。
回想2006年,Google收购优兔网只花了16.5亿美金……划算,Google是认真的。
- AdSense
网站们可以通过AdSense赚钱,站长们不需要担心后台管理以及客户源的问题,因为Google会处理好所有的事情,并从中拿走32%到49%的受益。
根据Investopedia数据,AdSense在2016年为Google带来了155亿美元收入,占Google年收入的23%。
当然,作为Google的钞票收割机,AdSense也不是没有问题。广告这项“眼球生意”,往往太过于在乎流量和点击,而忽略了对质量的把控。难以权衡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是AdSense潜在的发展阻碍,另一方面也是挑战者的可乘之机。不过我们并不认为,广告模式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AdSense大概率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强势。
区块链如何打败Google
如前文所述,Google玩的是眼球经济,一切都与注意力和所谓的公开透明有关。
老实说,他们“不作恶(don't be evil)”的Slogan跟他们“分享”用户信息的实际行为显然是不兼容的。
眼下Google这个平台已经足够大到可以创造出这样一个情景:谷歌平台就是上帝,他们只愿意带着遵守规则的人一起玩。
但虚拟货币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搅乱了谷歌的玩法。
Google的主导地位主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网络效应,再加上长期以来用户习惯的培养,共同拧出一股力量巨大的“龙卷风”。
与此同时,我们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对像Google一样的科技巨头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产生过疑虑和担忧,特别是在“他们是否会出售用户信息”这方面。
正如我们所见,在上一次美国总统大选中,已经不乏政客和用户开始以此炮轰硅谷领衔的美国科技界了。
vs Google Search
在看过《The Big Four - How Today's Tech Companies Monopolize the Future》这本书对于Google如何影响并控制我们生活的描述后,我们开始从Google Search转向另一款名为DuckDuckGo的搜索引擎,尽管该搜索引擎在全球仅占0.2%的市场份额。
不像Google那样不遗余力地搜集个人隐私信息,然后推送广告,DuckDuckGo只是偶尔展示一些基于我们真实搜索内容的广告。
对于我们来说,选择DuckDuckGo在于他们没有拿着用户隐私为所欲为,但在一定程度上,这点优势也是他们竞争的劣势。
要知道,Google之所以能够垄断搜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功不可没。毫不夸张地说,Google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了解自己,能够(靠隐私数据)给我们提供针对性的搜索结果。
反垄断法?别逗了,美国过对于垄断的定义是价格欺诈和糟糕的体验,用反垄断法来限制Google?结果可想而知。
总之,如果个人隐私对你来说不是个事儿的话,Google可以马上提供你想要的搜索结果。
反观DuckDuckGo这样的BBSE(blockchain based search engine),虚拟货币或许会是一个理论可行的制胜良方。结合虚拟货币等区块链技术,BBSE有机会在不接触用户隐私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和偏好提供个性化搜索结果。
另外如果把广告也算进来的话,虚拟货币还可以为BBSE提供很多新玩法,例如用观看广告来换取一定数量代币佣金的办法激励用户点击。
但是坦白说,我们认为这条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通。改变用户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需要比现有产品好数倍的替代方案才行。因此,即使顺风顺水,BBSE恐怕也得要很多年才能达到Google现下的市场份额并取而代之。
另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在完全没有阅读服务条款的情况下,将数据和信息拱手让出的,压根就没有意识到现有搜索服务的问题所在,那么也就没有必要了解DuckDuckGo是何方神圣了。
vs Youtube
挑战搜索和挑战视频,在很多方面情况类似。在通往打败优兔网的道路上,我们认为最大的机会在于一个客观事实——平台的价值实际上是由创作者决定的。
优兔网广告目前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效果不怎么好,竞争激烈且回报有限。据Monetize Pros分析,优兔网视频平均千次展示费用介于0.50到5.00美元之间,100万次观看只能为创作者带来500到5000美金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很自然地开始在多个平台上传内容。
基于区块链的视频平台(BBVP,blockchian based video platform)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竞争更少、关注比例更高的优势来吸引创作者的加入。
如果再为用户创作内容、互动等行为制定激励机制,BBVP对创作者的吸引力会越发明显,先发优势带来的网络效应和紧迫感也会进一步聚集更多用户参与和关注。
因此借助区块链的激励机制,辅以高质量内容,BBVP是有条件吸引足够眼球,最终达到赚钱目标的。
市面上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挑战者,例如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媒体和内容奖励平台Steemit、以代币经济作为激励机制的内容分发平台MovieChain以及Decent、Flixoo等许多希望打破大型平台垄断的项目。
但BBVP的成熟需要时间,落地速度会是整件事的成败关键,毕竟优兔网已经靠多年经营积累了海量优质内容,还有来自Google Search得天独厚的流量保护。
vs Adsense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与信息的关系,从主动订阅变成了被动接受,质量低下且精通人海战术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互联网和新闻业。
精心设计的标题、抓人眼球的略缩图,以及“无意”间流露出的推销,共同构成了典型的clickbait(骗点击的内容),而无数clickbait繁衍生长,便是我们当今所在的“凭借人造关注而得到回报”的世界真相。
基于区块链的发布模式(BBPM,blockchain based publication model)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BBPM可以效仿Medium,允许读者利用clap功能为高质量内容投出自己的赞许票(clap功能类似于Facebook的点赞,读者最多可以为文章送上50个clap)。
Medium目前的calp功能尚未与作者收益直接挂钩,但假设我们在clap基础上应用区块链和虚拟货币,让读者为知识付费,那么利益将可以被准确分配给我们最欣赏的出版物,而不是骗点击的广告。
这样的模式听起来很美,实现起来其实很难,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个人信息的力量和风险,他们更乐意(让自己的隐私信息)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也可能没有意识到),用自己对系统的“贡献”来换取免费的“权利”,而不是主动为高质量内容奉上打赏。
所以更切合实际的方案也许是,BBPM为早期加入的读者和创作者提供代币激励,同时为体系中的AdSense广告配置根据用户权限决定是否展示的功能:如果用户是BBPM会员,则不展示广告,反之则展示。
为了参与基于区块链的发布模式,发布商们应该联合起来协力“搅动”这个市场,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掀起一场货真价实的线性增长广告风暴,以此来鼓励那些犹豫不决的传统客户进入该领域(比如说,随着时间的流失,整个互联网上都会充斥着漫天的垃圾信息和广告,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除非用户选择加入基于区块链的发布模式)。
话虽如此,但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发布商采取此类“黑手党式”的激进方式,而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不太可能会在短短一代人内发生(从免费模式到付费模式的转变异常艰难)。
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那一代能够为消灭钓鱼广告出点力......
Amazon
对于Amazon,我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达成共识,从卖书网站到市值近万亿的商业帝国,贝索斯建立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强大的商业影响力和多元化业务,让Amazon看起来简直就是无敌战舰。
坦白说,我们都有些怀疑是否真有拿区块链抗衡Amazon的必要了:)
理解Amazon的商业帝国
Amazon业务主要包括五部分:amazon.com、AWS、Alexa、Whole Foods Market以及Amazon Prime,其中每一部分单独拿出来都足以独立成为令人生畏的这公司,这正是Amazon的可怕之处。
不过我们不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有能力挑战Alexa、Whole Foods和Amazon Prime,这三类业务从商业模型本质上很难去中心化,因此接下来的探讨将围绕amazon.com和AWS展开。
- amazon.com
amazon.com是西方世界定位最明确、最具垄断力的电商平台,常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去年更是创造了1360亿美金销售额。
根据Rocode估算,2017年全美电商44%的交易发生在amazon.com上。另有数据表明,amazon.com在过去五年内,每年都有至少13%的同比增长率。
除了令人乍舌的收益,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amazon basics正在通过分析第三方卖家数据并复制其中表现最好的商品。
Amazon希望最终能用amazon basics商品替代所有第三方商品,而结果很可能会是是amazon.com包圆所有客户以及每一毛钱的利润。
但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Marketplaces die when the creator becomes the competitor,当平台把创造者当成竞争对手来对待时,这个市场也许就会消失了。
- AWS
再说句题外话,我们真心建议Amazon在监管机构开始反托拉斯行动之前把AWS拆分出来:)
AWS的诞生最初是为了托管amazon.com上海量的图片和信息,而后随着不断发展,一跃成为了Amazon的五大核心业务之一。
在AWS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过硬的技术实力,还有不断降价得来的压制性竞争优势,最终使得AWS成为大多数企业在云计算上的首选,为42%的网络提供支持,是Microsoft、Google、IBM云计算加起来体量的两倍。当然,鉴于AWS的易用性与合理的定价,这一结果是令人信服的。
在增长方面,AWS从来没有放慢过脚步。2017年第三季度,AWS营收46亿美元(比去年上涨42%),利润高达12亿美元(比去年上涨36%),占Amazon总营收的10%。
那么问题来了,去中心化有没有机会撼动占据云计算市场半壁江山的AWS?
区块链如何打败Amazon
简单来说,区块链能否挑战贝索斯的“野兽”,取决于我们如何实施、激励和发展。
vs amazon.com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amazon.com虽然优势明显,各种致力于建设去中心化市场的电商平台项目仍然屡见不鲜。
但这其中很多项目搞错了他们的出发点。amazon.com对卖家收取的~15%交易手续费并不是关键所在,这部分钱只是做生意的成本而已,另外消费者也压根就不在乎平台跟卖家有什么协议。
相比平台费用,卖家更关心的是平台对他们的“控制”。
如果你是卖家,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Amazon清退,担心Amazon会不会抄袭你的产品然后把你扫地出门,你该作何感想?假如果你80%的生意都在amazon.com上,一旦无法继续在amazon.com中愉快的玩耍,你又该怎么办?
所以说,去中心化的市场或者电商平台对于买家来说更为重要,应该先从卖家方面建立起来。
大部分卖家愿意为控制公司命运做任何事,如果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商平台(BBEP,blockchain based ecommerce platform)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我们可以打包票,即使没有代币激励,卖家们也绝对会蜂拥而至的。代币对卖家起到的作用,应该是促使更多卖家的入驻。
买家跟卖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容,买家普遍更关心的是能否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利用BBEP代币化的折扣和奖励来吸引买家使用。
我们将要遇到的挑战也很多,对于卖家来说,他们本是很难接触到自己在amazon.com上的用户群,如何联系到买家并把买家从amazon.com带走,会是一个潜在的阻碍。
更不用说卖家也不想把它们网站数据库里或者邮件订阅名单上的客户引去一个竞争激烈的未知市场,当然除非这个电商网站是对已有产品的互补。
如此一来,与亚马逊(所售卖的产品)形成互补的另一个项目(网站)就势在必行了(比如说,我们卖X产品,然后通过基于区块链的电商平台把与X相关的Y产品推荐给曾经购买过X产品的客户,然后通过这种“内部推荐”,以注册用户/单笔销售的形式来获取Y产品销售方的token回扣)。
这种形式同样也适用于那些重度依赖用户与用户间为拿佣金而口口相传,或卖家与用户间相互推荐的模式来获取内部客户的商业模式。假使双方之间的信任得以建立,货源充足的供应链得以保障,这种平台很快就能一飞冲天,尤其是在引入了虚拟货币作为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但假如实施这种模式会让客户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变差,取得成功所需时间还会更久一些。
而且再来看看眼下的这些选择。假如亚马逊上已经有数百余种商品可供选择,为什么客户还要去选择另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商平台?除非那个平台上有更优惠的价格,或是一开始有巨额的代币激励——或者说利用当下整个业内和创业团队对代币升值潜力的集体狂热而驱动的代币膜拜。
vs AWS
老实说,很多应用似乎用不上去中心化文件存储。尤其是在便宜的AWS/S3文件存储面前,我们需要令人信服的案例来证明基于区块链的web服务(BBWS,blockchain based web service)的价值,毕竟连CIA也倾向于选用安全性有保障且价格极具竞争力的AWS。
去中心化文件存储现下看起来唯一有价值的应用案例在于其他去中心化APP和protocols的支持,而只有当我们的APP确实需要完全的去中心化,使用Sia或者Storj这样的服务才是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生态规模的形成又需要时间,如果没有大量的DAPP需求,基于区块链的存储系统(BBSS,blockchain based storage system)又该向谁提供服务?这听起来有点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拿Storj来举例。Storj声称他们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存储系统,用户可以自主购买或者租用硬盘空间,可以比传统的中心化解决方案便宜10到100倍。
对于Storj的说法,我们有点怀疑。在Storj上存储1T数据,每个月需要花费15美金外加宽带费用,而在Google Drive、Terrabyte上只需要10美金(附带Google全部附件功能)。
跟AWS/S3比较,Storj表现的要稍好一些。AWS/S3费用为0.023美金每GB每月,Storj只要0.015美金每GB每月。仅仅34%的提升事实上还不足以让我们更换产品或服务提供商。
当然了,想想那么多VC对那么多BBSS项目的投资,我们的想法也许并不对,毕竟BBSS本身是一个很好理解的区块链模型,用户很容易受到激励而提供存储空间,同时企业也的确可以在存储上节省一点点钱。
但通常情况下,太明显的机会一定不是好机会,那里的竞争会非常激烈,结果如何,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下面我们来讲Facebook。
在2017年6月,Facebook的MAU(月活跃用户)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0亿,这几乎是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虽然得益于一些成功的收购,Facebook内部存在很多个部门,但其核心还是社交媒体和通信。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是facebook.com、instagram、whatsapp/facebook三大业务线,这也是最适合区块链介入的业务。
- Facebook.com
Facebook是怎么做到拥有超过20亿MAU的?又是怎么在市场渗透率极高的情况下,仍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
扎克伯格杰出的领导以及facebook深耕移动端的一系列神操作功不可没,这让facebook的MAU从2016年上半年的1.35亿迅速上升到2016年第四季度的11.5亿。
Facebook增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而其中的大头是移动端广告,移动端收入现下约占总收入的86%。
根据FT.com以及Recode数据表明,当今世界数字广告被Google和Facebook两大巨头把持,全球(除中国之外)份额占比高达57%到84%。
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数据,超过99%的全球新增长数字广告投放都落到了双巨头手中。
Facebook在2012年以1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坐拥3000万用户的Instagram,当时Instagram仅仅成立了两年。
在三年时间的耐心增长后,Instagram开启了广告业务并一跃成为facebook的摇钱树。
与此同时,Instagram正在以每半年1亿新增MAU的速度迅速普及,并逐渐在与SnapChat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
再加上,Instagram填补了Facebook在千禧一代市场上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广告基础变得更为庞大。
- Whatsapp and Facebook Messenger
Facebook在2014年以19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WhatsApp,这在当时看来有些贵的离谱。
不过Facebook的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注意力的基础之上,并善于在合适的时间,把注意力变成钱。有Instagram成功的例子在前,想必Facebook很清楚他们该怎么做。
金融服务机构Stern Agee预测,到2023年,WhatsApp将坐拥23亿用户并收入5亿美金。我们认为这一预测有些保守了。
考虑到WhatsApp本身的私密性,它会在Facebook、Instagram这样的公开平台之外,开辟一个潜力很大的增长机会。即使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倾向于保守,对于分享和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越来越敏感,但由于WhatsApp的存在,Facebook将继续掌握着对于游戏的控制。
区块链如何打败Facebook
GAFA中最应该担心区块链的应该就是Facebook了,如我们所知,Facebook的业务是建立在注意力、广告和手机用户数据之上的。
这个起源于哈佛大学,最初帮助大学生那个什么的社交网络现在已经价值5240亿美金——然而他们的用户从来没有在Facebook上看到一毛钱,广告倒是看到了不少。
vs Facebook.com
一个去中心化版本的Facebook似乎是很有优势的。在没有中心的社交生态中,算法可以更好地帮助用户获得快乐,而不是绑架他们的时间。
Facebook最大的问题在他们基于广告的业务模式,当然Google也一样。靠这种方式驱动广告收入并赚钱的结果就是,产品和服务对用户越来越不友好。
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看,扎克伯格恨不得用户24小时都在Facebook上。很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有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对于我们的幸福感有很强负面作用。长此以往,对Facebook来说绝对不是好事,用户很肯能会“越用越难过”。
事实上,Facebook确实面着不小的问题,不然的话他们为什么要积极尝试解决用户的成瘾问题?
那么基于区块链的Facebook挑战者应该怎么做?
代币激励结构应该简单直接。就像Airbnb的那种,你邀请一个朋友即可获得10美金奖励,在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BBSN,blockchain based social network)可以用BBSN代币来奖励邀请好友、创造优质内容、发状态等等行为。
代币可以用来构建社交网络中的虚拟经济,买表情、投票赞赏或者小额支付等等,也可以用来作为观看广告的奖励,即用户“出售”他们的注意力来换取代币。
看起来,似乎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能够与Facebook竞争的BBSN。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激励措施能否抗衡Facebook强大的网络效应?我们认为可以,但可能要花上1/2代人的时间。
vs Instagram
Instagram的情况大体与Facebook相同,利用代币构建虚拟经济会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由于Instagram的一对多的传播特性,我们应该为Influencer,也就是意见领袖,增加额外的奖励措施。
积累了众多关注者的意见领袖,可以向广告商出售用来获取接触他们用户的权限。
尽管我们自己本身不是基于区块链的图片社交平台(BBSPS,blockchain based social photo site)的目标用户,但对这样的模式还是抱有期待的。
vs Whatsapp
老实说,基于区块链的消息应用(BBMA)的成功几率非常小。有这么多的消息应用,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呢?大多数消息应用都是加密的,因此信任和安全级别相对较高。
BBMA成功的最大挑战是规模。
2017年6月份数据表明,WhatsApp用户每天会发送超过550亿条消息。反观区块链,Crypto Kitties仅用几十万交易便冲垮了以太坊网络。当然,在中心化服务上建立加密货币则另当别论。
像Kik在其应用里打造了KIN币并通过ICO筹集了9800万美金,却在2016年五月,面对3亿用户时,不得不迅速关闭了以太坊网络以应对巨大的流量。
有传言称,Facebook可能正在寻求应用Litcoin来实现p2p支付服务。为公众提供去中心化的支付方式,无论是对Facebook,还是对加密货币而言,都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果真如此,Facebook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套自己占主导地位的p2p支付系统。
银行和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在当下已经有些老旧过时,而且成本很高。即使是稍新一点的Paypal,也会对每次交易收取0.3美金外加2.9%费用。Venmo也已经开始收费了。
这些数字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特别是跟传统银行相比,但加密货币解锁的全新货币模式,是一种0费用且没有中介或任何障碍的方式。
正如我们所见,p2p支付正在快速普及,预计2018年仅在美国就将达到860亿美金规模。同时全球移动支付将超过9300亿美金,这一机会的空间和潜力让数字广告相形见绌。
如果Facebook能在建立加密货币或者创造FBcoin方面做好,他们将在消息和p2p支付领域赢得巨大的地盘。
Apple
Apple是全球最具价值,也是最受喜爱的品牌,也是一台疯狂的印钞机。2016年,Apple现金储备高达2150亿,这还是在业绩不好的年头。
iPhone和iOS
Apple收入的主力是iPhone,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约占69.4%。
iPhone同时也是Apple用来连接用户的纽带,带动了包括iTunes、Apple Store、AirPod以及各种配件的销售。
可对于未来发展来说,这样的模式其实存在一定风险。
区块链如何打败Apple
在GAFA中,Apple受到的来自区块链的威胁是最小的,他们80%的收入来自硬件。
不过,在Apple封闭的生态系统内部的DAPP和代币经济也许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iOS和App Store方面。
vs iOS + App Store
Apple过去一直都站在去中心化的对立面,未来在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构建的DAPP可能会给Apple带来噩梦般的结局。
最明显的问题是钱,当用户下载的是免费传播的开源应用,Apple应该用什么理由来收钱呢?
我们认为这对Apple是很不利的,毕竟App Store对Apple来说意义重大,每年带来86亿美元收入,而且是让Apple在与Android设备竞争中略胜一筹的法宝,尽管下载量有所不同,App Store收如比Google Play高出了75%之多。
但在区块链的未来,这些收入很可能会消失。
Apple其实并不是一个“对外”友好的公司——他们喜欢控制。在开源世界里,Apple能变得更开发者友好以及用户友好吗?我们不太确定。
鉴于Apple在新版iPhone发售时悄悄降低旧版iPhone的速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揣测出几分Apple的意图——他们正在竭尽全力榨取智能手机带来的价值。
而且直到最近,消费者才“发现”,iPhone原来是可以升级的,是可以更换电池的。
当然平心而论,现下很少有公司能像Apple这样注重保密性,天然适合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及透明度。换言之,Apple比Android系统安全性更高,这对用户在移动端存储加密资产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如果Apple选择拥抱区块链,将会是一次重大胜利。如果选择不,有可能会加速他们的衰退,毕竟他们的业务大都依赖着iPhone生态。
最后的一点想法
区块链正在创造一个有趣且不断变化的世界。向我们信誓旦旦做保证出的ICO不胜枚举,但其中只有很少项目能够按时实施、按时完成。我们长期看好区块链,但种种迹象表明,“加密”的寒冬正在迫近,而在这个寒冬里,会出现很多区块链相关团队,市场(以及市场上限)会崩溃,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将行业和群体细分,可以帮助区块链开发者在他们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建立更强大的团队和联系。
而时间和规模,将是需要我们解决的最大问题。很多加密爱好者都认为比特币和区块链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发明,是会改变整个世界的科技,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需要行动来证明区块链真的价值连城。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思考,你怎么看?你看好那些科技公司,而又认为哪些DAPP、代币化项目或者区块链技术会赢得未来市场?未来五年、十年,哪些领域会受到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