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后事”和“对事不对人”,你认同哪一个?

读书营终极营开营之前,我一直很犹豫,担心时间原因,无法很好地完成打卡任务。可是开营5天来,我发现,不管自己的打卡文质量如何,光是每一天的分享都是非常有价值、非常实用的。比如今晚OO的分享,就特别烧脑,很多内容对我来说都是新东西,下面就说说我对其中三种思维模式的理解:

1.公式思维

我们在读一些大咖的书籍时,常常看到他们喜欢用公式表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吴军、刘润……。以前认为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变量之间的关系,现在才明白,这是牛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逻辑时,要寻找各项因素之间到底是如何关联起来,并且达成平衡的,然后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简练而直白的表达。

举个例子,假设薪资涨幅= 30%专业知识能力+ 40%工作态度+ 30%老板对自己的包容度。当一个变量增减时,为了保持平衡,你必须考虑对别的变量进行相应调整。

2.“先人后事”思维

曾经在职场上遇到人际冲突,当时很不理解:都是工作上的分歧,又不是针对个人,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为什么对方还把我当仇人看待呢?一直以来,我都把“对事不对人”奉为做人做事的准则,现在突然发现,这压根就是错的。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我早已经明白“感情比对错”更重要的道理,职场又何尝不是呢?

所有的问题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产生问题也解决问题。当问题发生,我们在分析它,界定它,处理它的时候,追根究底,是在处理人的关系。所以说,人其实是最终极的目的。

3.反证思维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令人纠结的问题,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做呢?纠结很久也没有一个结果。其实,倒不如用反证法,想一想这件事如果我不去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比如,我曾为是否参加终极营而纠结,那么先不要想,参加了作业完不成怎么办?而是反过来想,如果不参加,听不到这么多牛人的分享,可能会很遗憾,一年的读书营似乎也没有来得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思量之后,发现不参加的遗憾要远远大于参加后的担忧,于是,果断报名了。

一些浅显思考,欢迎大家继续交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风穿透了衣裳 来回的踱步 是着急还是为了取暖 黑夜吞噬着残日 霓虹灯洒下了一缕凄凉 人群渐渐稀少 各自找到了温暖的...
    王神马阅读 2,600评论 0 2
  • 你的移动金融教练DDTS对波浪理论的简单介绍,你认识多少? ...
    银濠智库阅读 3,966评论 0 1
  • 天上的星星亮了 地上的烛火燃着 我以为 天上的星星是地上的烛火 地上的烛火是天上的星星 原来 星星这么近 原来 烛...
    琳泳阅读 2,338评论 0 7
  • 经常碰到这种问题 第三方库的路径变了,但是Library Search Paths没有改,所以打包会报错。 用了C...
    落寞King阅读 3,5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