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来的陆焉识——《归来》影评
看到《陆犯焉识》里陆焉识原本的出身教育,加上陈道明老师的扮演,很难让人不想到他在《围城》中扮演的方鸿渐,虽然二人的差距甚远,但是陈道明老师却能在二者之间区分开来。《归来》未能将《陆犯焉识》中的人物完整地呈现出来,陆焉识和冯婉喻之间的纠葛、爱恨都没有指明,观众只能依靠“不能被提起的那段时光”来强化二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所幸张艺谋在前三十分钟里能完全将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巩俐老师的表演可以说是出神入化。陆焉识冒雨前来相见,她一听到敲门声就知道是他回来了,但看到楼底有人伺机而动捕捉陆焉识,不认父亲的女儿也回来了,她内心想见丈夫与害怕他被抓的思虑纠缠在一起,眼睛坚定又害怕地看着门口,眼泪却不知不觉溢满了眼眶,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聆听周围的动静,因此呈现出僵硬的状态。陆焉识从门缝里递进来的纸片冯婉瑜存了三年,依旧如新。被释放的陆焉识以为自己回家了,却面临着冯婉瑜的失忆,他被永远留在了路上。
有人说张艺谋将原作里的许多冲突都抹平了,原作主要写陆焉识的一生,矛盾围绕着他来进行,而影片却弱化了陆焉识本人,强调了“陆焉识们”。“陆焉识们”的遭遇大多相似,影片中除了对冯婉瑜的等待进行刻画外,还讲到了曾经对冯婉瑜实施暴行的方师傅妻子。当陆焉识为了替冯婉瑜“报仇”,特地跑到工厂住房里准备对着方师傅妻子头也来一饭勺时,方妻错认陆焉识为调查组的人,哭喊着让他们放人,这时的陆焉识和观众们其实都明白了,时代给予的伤痛没有全部集中于一人,而是人人有份,他除了放下还能做什么,还一饭勺就能解除心里的恶气吗?就能让冯婉瑜恢复吗?冯婉瑜也不是冯婉瑜了,是“冯婉瑜们”,他能做的,仅仅可以完成的只是对冯婉瑜的陪伴。
在电影前三十分钟里,两位重量级的演员以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和互相对戏的感觉,将张艺谋原本想“平淡地互相看一眼”的戏演绎成了撕心裂肺的呼喊。这是矛盾的集中点,道出时代背景且为之后的剧情铺平道路。然而之后对很多情节的讲述观众能体会到陆焉识是幸运的。他找到老同学的妻子,得知老同学早就自杀了;而他恨之入骨的方师傅早就被带走,可能也连命都没了。从生存角度看,陆焉识最起码安安全全站在冯婉瑜面前,毫发无伤,他还有可以照顾老伴的可能。而刚开始陆焉识的逃跑和后来他读给冯婉瑜的信里关于春天的描述,这两样都能表现出陆焉识虽然被抓,被批斗、放进农场,但他的心仍然是自由的,对解放的渴望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消磨而丧失。从那一摞摞的信封里能看到“陆焉识们”,绝不是单单的被冤枉的人,而是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超越肉体之痛的坚定信念。只是这种安排是不是导演浪漫主义地诗化,因为原作远比电影更残酷,陆焉识的经历被压缩到了一个人身上,当痛苦被泛化时,就会凝聚一股对抗痛苦的力量,相反的,痛苦聚焦到一个人身上,自然远比前者更痛苦。
冯婉瑜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以致于失忆,而时间恰恰好在陆焉识回来的前一年开始。很多的悲剧都喜欢用这种手法,将强烈的欢愉安置在巨大的痛苦旁白,正如红绿配的颜色,能给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希望和绝望并存,共同展示自己的能力。冯婉瑜似乎还记得陆焉识,只是记忆停留在了过去。这与韩国的一部影片《恋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部电影女主角对丈夫的回忆陷入了循环,因此每天去买菜,做一样的饭菜等着丈夫回归。不同之处在于那部电影的女主角在影片的最后还是恢复了记忆,她看到了被拦在警戒线外的自己已是垂暮,清醒地发现自己的丈夫或许永远无法回来了。相比较来看,冯婉瑜就幸运得多了,她同样是习惯了等待,但是她永远也走不出过去,她对陆焉识的执念随着在那次火车站的“焉识,快跑”深深刻进了她等待的情绪当中。而被告知陆焉识将回来,则触发了她的情绪爆发点,她一直以来的思念从来没有因为等待而消磨,她需要去接他,将所有的感情在等待对方从火车站出口的时间里慢慢宣泄。她其实有个宣泄的口子就可以了,因为她身心已被摧残得经不起面对现实,即使陆焉识站在她面前。这也是陆焉识之后放弃让她想起自己手段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陆焉识回来了吗?电影的标题给的答案似是而非。“归来”一词既可以表达完成,又可以表达状态。从观众的角度看,对冯婉瑜来说,陆焉识还在路上,对陆焉识来说,陆焉识已经回来了;从他们的角度看,冯婉瑜认为陆焉识已经回来了,而陆焉识自己却认为自己没有回来。但无论是否回来,二人的空间已经被扭曲,两人陷入了莫斯乌比环中,在不同的空间看到对方却永远不能见面。
番外:除了平常影评中提到的亲情、爱情,我还想提一个人,就是冯婉瑜家的街道李主任。私以为关于街坊之爱的刻画集中在了李主任身上。
上段的细节是,特派员到冯婉瑜家调查陆焉识的行踪,大摆为官的臭气,将雨衣挂在衣架上。李主任看到顺手就给他拿下里放地上了。
上段是李主任给受到惊吓的冯婉瑜鼓气,一方面又应付特派员,语气柔中带刚,既给足特派员面子,又告诉他们不要乱来。
陆焉识回来的消息是李主任通知丹丹的
嘴上说着不应该给别人看公函,但实际上她来看冯婉瑜的时候早就备好了公函放在公文包里准备随时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