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而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好学”就是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守死善道”就是用生命守卫“善道”。“善”是对“道”的形容,最好的“道”。
“危邦不入”就是不去有危险的邦国;“乱邦不居”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国家已经乱了,那就躲藏起来,而不再抛头露脸。“居”是居庙堂之高的“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说“天下走正道,在正常的规道上发展,那么我就出来做事,兼济天下;天下不走正道,偏离了正常规道,那我还是归隐吧,独善己身。”
古时候重农抑商,商人是很没地位的,所以“富且贵”指的就是做官。孔子是不反对做官的,关键是什么情况下该出来做官。邦有道,就应该出来做官,不出来是可耻的;邦无道,就应该躲在家里,出来为虎作伥是可耻的。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谋政”的前提是要有位子。只要我坐到了那个位子,说我行我就行不行也行。位子就等于能力,位子高就等于能力高,不服?不服你来坐?!这是“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如果不谋就是不作为,在其位如果不谋就怕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反之,没有位子,就不要操那个心了。操着操着就怕自己进入状态,对领导指手划脚,领导做得这这那那你都看不上。那好,要不你来当领导?招人烦,招人忌。自己也烦,心不能平,何苦来着。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这是讲孔子听师挚演奏音乐的感受。
“师挚之始”,是由师挚开始演奏。师挚,师是他的官氏,挚是他的名。师,古代乐官之长。
“《关雎》之乱”,是演奏《关雎》作结束。
古代,乐凡四节。“始”是第一节,即乐曲的开始。“乱”是第四节,即乐曲的终结。
音乐的魅力在于,它会令听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过后很长时间,似乎还有乐声萦绕于耳际。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狂,狂妄;直,直率。狂妄但不直率,那就是假狂妄。真狂妄的人用得着耍花花肠子?
侗,tong,2声,这里的意思是“幼稚、无知”。愿,谨慎,老实。无知还不懂得谨慎,那就是莽撞。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早死。
悾悾,kong,1声,与“侗”类似,在这里可作“无能”讲。无能还不守信用,那就是德能两亏。
“吾不知矣”,对这样的人,我是不了解的。
泰伯第八13-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