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哲学125:做一个投资中的旁观者

我的投资哲学125:做一个投资中的旁观者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做的太少而赔钱。反而是因为动的太多赔钱。我给出的原因是,你总是身处其中,就很难做到不起心动念。这就像那句话说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你整天盯着股价的波动,你就很难做到不去操作。

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确定性的K线走势,所有涨跌都会以钱的形式反应在你的脑子里。我想很少有人不去幻想,如果我在某点买,又在某点卖就会有什么样的收益。面对过去的确定性,我们总是会感觉赚钱非常的容易。也就很难管住自己的手不去尝试。毕竟眼前的潜在可能收益太诱人了。如果短期能赚大钱,又有谁愿意去等十年三倍的机会呢。

人性是个无法抗拒的东西,他既无法避免和对我们有利,但同时也会让我们犯很多错误。对抗人性中的弱点,就只能依靠人类过往总结出来的经验。你不用去把前人犯过的错都再重复一遍,你只需要去看前人是如何犯错和改过的就行了。

但是,要想利用前人的经验就需要你个第三视角。也就是我今天所思考的这个旁观者的视角。如果你总是局限在你的视角内,你是很难进行反思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个的具体情景中的。从你出生开始,你就被嵌入了某个具体环境当中。你有着无法分割的社会关系,你对某种环境有着深度的依赖。同时你需要面对的所有问题也都是来自这些具体的情景和环境。再或是说,你与你所处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就是一体的。

就像我们一般的中年人,你每天所面对的就只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问题。钱是一个你永远跨不过去的坎。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不但要为钱辛苦付出,还需要为照顾一家老小分心。我不是在否定这样的生活,因为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的。

你和你所处的环境,你需要面对的问题,这可以说就是一体的,是一回事。当你为眼前的事情发愁的时候,你就很难跳出自我的视角来反观这些问题。不是你不想,而是你很难做到。人的大脑跟电脑一样。你的算力和带宽都是有限的。当眼前的问题占据了基本所有算力和带宽的时候,你就很难再去思考其他问题了。

我现在的一个观点就是,你不能再去否定那些处于某种问题中的人了。因为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环境就已经把他们限制死了。蜗牛不想飞吗?我不是蜗牛,我也不知道。但我绝对知道,他就算想飞也飞不了。除非有一只鸟愿意带着他飞。

人或是所有生物都是环境的产物,你所处的环境就决定了你大概率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所谓的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大概率也是环境改变后的产物。就像我们面对K线图一样,都是在以一种后视镜的视角看问题。当你说一个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那都是因为环境改变了,导致这个人改变之后的结果了。主观能动性总是以一种结果的形态出现。那些从未改变过的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在哪里呢?

我们在投资中容易犯错,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太过投入了。俗话说得好,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因为你身处其中,所以你眼里看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投资中,每时每刻股价的波动,都会以赔赚的形式反应在你的大脑里。人们特别特的会关注自身的利益。所以也才导致,当我们身处股市的时候,会更容易的迷茫。不管是赔钱或是赚钱,都会不知所措。不管是赔了还是赚了都会想是不是该卖出或是加仓。赔了加仓是为了摊低成本,赚了加仓是为了扩大收益。赚了减仓是为了落袋为安,亏了减仓是为了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总之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存在两个选择。

看似都是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但做起来却真的很难。因为你只有连续对两次,也就是买卖都正确了。才算是一次完美的操作。但短期内你很难确定这样的操作是对是错。因为股价的波动是常态。你卖完之后跌了,你感觉是做对了。但过两天你没有买入,他又涨出新高了。你说这次决策是对是错?所以说,短期内的操作,你根本没法定义对错。而只能是以你是否赚到钱为评判标准。但长期持有,大概率会比短期不断的买卖会有更高的收益。

也就是说,单从赚钱的角度说可能是对了。但要从是否赚了更多钱的角度来说,可能又是错的。

股市中还有一句话就是,会卖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为啥会这样说,这就是因为买只是一次操作,而卖是两次操作。你对一次相对容易,因为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但卖是需要连续对两次的,两个百分之五十的乘积就是百分之二十五了。四分之一的正确率当然更难了。如果再加上连续的买卖,就是更加的难上加难了。这也导致靠频繁买卖赚钱的人极少。因为就算你对一万次,只要是一万零一次错了,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就像那个利佛摩尔,多牛逼的一个人。几次破产又做到东山再起,但最后还不是以自杀结束。这就是说明,你做这件事的方式,就决定了很难赢到最后。这就像生物的基因,在最开始就决定你将如何的度过一生,和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我还是更喜欢慢慢变富的巴菲特,而不是看着非常牛逼的利佛摩尔。

这可能就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吧。我不会非常关注短期的输赢,而是更加关注长期的趋势。我喜欢那种长坡厚雪的慢慢积累过程,而不太感冒那种风风火火的短期风光。虽然我也羡慕那些短期内赚了几倍的人,但理智告诉我那不是我的菜,不是我所追求的。盈亏同源,快速让你赚钱的方式,也会让你快速的赔钱。与其享受那种短暂的拥有,我更愿意只富一次。

宁愿付出长时间的等待,然后长久的拥有。也不愿意快速的得到,但一会又全部给我拿走。不同的思维模式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自然也就会有不同的生活和结果。我一般就只会关注具体的钱,而很少去思考获得钱的逻辑和内在规律。所有的表象都是由作为本质的规律为基础的。你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继续回到旁观者这个主题,旁观者这一表述就是为了把你从自身视角中拉出来。不要紧盯着眼前的利益看了,拉开一些距离,去看到更多。以我们自己的视角看,你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切。而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看,却能看到你的前后左右。能同时看到很多你自己所无法看到的东西。所以也就有了,旁观者清的结论。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你的头脑的算力就都被眼前的问题所吸引了。但真正的要想处理好一个问题,需要你从一个更大的维度上去思考问题。不只是当下,还包括未来的各种可能。你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维度上去思考问题,才能保证你在更大的维度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有其是在投资中,当下的收益跟长远的收益,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一个公司短期能涨几倍,但一个公司长期看却能涨几十甚至上百倍。你说哪个收益更大,和操作难度更低呢?

旁观者的视角更像是一个反思的视角。昨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所谓的无我。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有无我的概念。正是我们人类有了自我意识的概念,才会导致我们去追求那个无我。但真的做到无我就好吗?不一定吧。

就像我们眼中的那些低等动物,他们不就始终处于一种无我的状态吗?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各种生物,直至人类。我们能给于外界的反馈越来越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就产生了。我是一个独立与这个世界的概念。当你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主动的去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是被动的受环境所摆布。

我认为无我并不是目的,没有人想要回到原始状态,想虫子一样的生活。无我只不过是我们需要的一种视角,让我们可以跳出自我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可能我理解的无我并不正确,并不符合一般无我的概念。但哪有怎?我的思考只是我认知世界的一个过程。没有错误的认知,也就不会正确的认知。

这两天我还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不要把那些专家学者的话当做圣旨。你需要的不是去成为某种理论的一部分,也不是去完全的成为某个人。你需要从你的角度出发去认知这个世界。然后保证你可以很好的生活于这个世界。你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系统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一切,都都应该是我们的工具。是要为我所用的,他们的出现都是要服务于我们自身目标的。这不是说我就不敬畏和尊重那些古圣先贤和专家学者了。我只是说,在具有足够敬畏的情况下,一切外物都是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你自己能为自己负责。同时我们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你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一种独一无二的多样性。

我们用模拟我们旁观他人的方式,去旁观我们自己。这个旁观我们自己的旁观者视角是被虚拟出来的。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根据经验虚构出来的。这可能也只有人类能做到吧?能认出镜子是自己生物是有限的。同样能进行反思的生物可能更加的有限。也许只有人类能做到。

一个反思的自我是被虚拟出来的,他并不真实存在。或是说我们可以把曾经的自我以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用现在的自我去思考曾经的自我。就像我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为的就是可以以当下的视角去反观曾经的自己。你只有能看到自己,才能以另一个视角去对他进行反思。找到你做的好的或是不好的地方,然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投资中的旁观者视角,其实也只是你认知世界的方式,在投资中的一种体现而已。人也许就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工具而已。你的工具属性或特长,会表现在不同领域。你应该思考的是,我能做好什么事情。而不是思考我非要做好什么事情。这是一种效率问题。

一只蜗牛非要练习飞行不是不可以,但绝对不是高效的。你的脾气性格,各种的特质,也许就决定了你能做好什么事情。你需要的就是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就是我常告诉自己的,去自我发现,自我构建。

这个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种方式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人类自身的存在就是一个探索过程。对于未来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过去的经验只能是你走向未来的拐杖。但走最终还是要由你的自己的双脚来完成。

投资也只是你实践思考和验证思考的一个过程。你不可能始终做到正确,但你需要尽量做到可持续。你所能看到和思考的维度越大,那么在这个维度下,你能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你只看眼前,那么后左右的风险就将成为结束这一切的可能。

投资你不但要思考赚钱,更要思考可持续性。保证本金的存在,和自身的存在,才能在未来拥有各种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