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1 :学会深度思考
在设计一个功能的时候,最忌讳的一种需求逻辑就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们也这么做。”如果在做一个功能的时候,缺乏产品具体场景的思考与应用,这就是产品经理的渎职了。
遇到新需求,新功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步步深入,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个需求,深度的思考问题能让我们找到更本质的需求和想法。
tip2 :产品要顺应用户的潜意识
1) 首先就是消息机制。
产品设计的角度,可能有人会认为 我们不需要考虑用户是否能够关掉推送,因为我们本来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他们更多的消息,满足运营推广需求。但是我们忽略了用户的感受,作为用户,我们是否有选择的权利?能否选择是否接收产品额外的推送消息? 这是一场心理上的博弈。如果无法关掉,或者只能完全关闭或者全部推送,这种方式可能太粗暴了,用户自然而来会对产品产生情绪。
2)其次就是启动页的请求权限方式
很多app首次启动的时候要多次点击才能进入首页,这样的干扰是很大的,一旦用户的防御机制建立,产品的第一印象就会不那么友好,未来的所有操作或是推送,他很可能会理解为我们要从他那赚钱。所以理解用户的心里情绪和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来自梁宁老师的总结:
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
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推开用户。所有的思考会让你产生顾虑,让用户戒备。
tip3 :理解用户的情绪与真实想法,我们一定不要停留在用户自己提出的需求上,这些需求只是真正需求的一个线索。
多问问为什么是破解需求的好办法。通过不断提问,学会给自己充分的思考空间,闭门造车永远是最低效的方式,要真正验证假设,而且一定要快。
tip4:卫哲的“3+1”思考法
1)需求从哪来&目标用户是谁?
准确的用户群总会带来深入的需求与思考,只有始终让产品契合你的目标群体,产品的需求才有价值。
2)有多少人有这种需求&紧迫度如何?
真正的需求往往关系到产品的方向,及时筛选确认需求的紧迫度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不脱离用户的核心诉求,并且可以通过及时调整需求次序已经后续的产品开发方向。
3)痛点是什么&使用前后有何变化?
用户的痛点决定了当有符合用户条件且便于使用的产品时,用户势必会去使用,到那会产品要注意产品使用后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
4)解决问题后在数据上有何体验
作为一名产品,深入研究数据,能帮助自己建立自己的用户场景公式,并借助数据指标与反馈去考量产品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