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小感悟

打开《论语》,总会感觉到那些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衣着宽衣大袖,带着生命的气息,款款而来。

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熟悉,熟悉的人性的能量。

社会在变迁,但变迁最多的,是物质的丰富。在人的本性上,似乎从未改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即便人人吃饱穿暖,几乎家家有了私家车,追求正直的“君子”和追求利益的“小人”都还是泾渭分明的各自存在着。

当然,文中所说的“小人”,并非意指今天的“卑鄙小人”,而是指普通人。

所以《论语》今读,依然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现就近日所学,做几条简短的总结感悟。

0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纪,我们不可以不记得,一方面,我们因为父母的长寿健康而喜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父母年岁渐大而忧心,因为陪伴我们,让我们照顾的时候可能不多了。

每每读到这里,总有眼泪要涌出。子女与父母的亲情连绵数千年,从未改变过。

此时的《论语》,如同一位让自己亲近敬重的长者,对我们说出这一番简单又深厚的劝诫之语,直达心底。

敬爱父母,要做的,是记住父母的年龄,孝顺的行为,就会自然做到。

简单又朴实的语言,内在力量却无限。

0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意思是说“认真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不必担心被孤立,因为你一定能找到同频者。”

面对公司的一些不良风气,你敢于独善其身吗?周围人浑浑噩噩混日子,你要努力奋斗与他们不同吗?

孔子说,不用担心被孤立。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容易跨越空间,找到同频者,内心与之同行。

03.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正直呢?有人向他借醋,他自己家也没有醋了,就向邻居家借醋,再转手给来借醋的人。”

这让我想起前同事小林,小林人很善良,又乐于助人,周围的人都称赞他人品好。

小林的发小是做某品牌冰箱代理生意的,所以以进价卖给了小林一台冰箱,并没有赚小林的钱。

小林挺热心,同事朋友有要买冰箱的,他总是主动帮忙联系发小,让发小也以进价卖给他口中的这些好朋友好哥们。

几次之后,小林与发小有了矛盾,发小不再愿意低价出售,小林觉得发小见利忘义,两个人从此关系破裂。

小林不就是“微生高”吗。他把发小这个醋转手给了别人。慷他人之慨,以博取对自己的赞誉。

所以不要做“微生高”,不被虚假的称赞所绑架。

04.写在最后

程颐说: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还是此等人,便是未曾读。”

读过,要去习,要内化,才是真正的学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学而》篇结束了,回头想想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两句。...
    寺外小老虎阅读 3,214评论 7 14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12评论 1 16
  • 傅佩荣老师演讲: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适...
    混世小农民阅读 4,479评论 0 1
  • 《论语》原文 (完整版) 重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兰陵笑笑生666阅读 3,538评论 0 0
  • 论语全文 论语目录 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http://www.ldbj.com/lunyu/lunyuquanw...
    Mr_杨阅读 4,8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