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家人沟通的时候,你会注意自己的话语吗?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留意过自己的是如何与父母、伴侣沟通,对于孩子倒是谨慎一些,不过即使再注意也不免会有情绪化的时候。
我们总是在亲近的人面前随意,却对陌生人客气,不知觉中我们的话语或者行动常对亲人造成各种伤害。
学习对家人的行为与话语进行有效反馈,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必修课,毕竟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幸福的基础。
【对家人的行为进行反馈】
如果你也希望你的家人改变某种行为,那么一定要找准时机和方式提出你的想法。比起聊天中讨论旧事对你造成的影响,不如当场指出,能让对方更加明白你的感受;比起直接给对方贴标签"你总是这样”“你太强势了”,描述行为并表述自己的感受能够让沟通现场不那么紧张,将主语从”你“换成”我“,对方会想要对你的想法有进一步了解。
你的父母可能常常会买下一些便宜但质量不够好的东西,作为儿女,你想要提醒他们不要因小失大,如果你以前是这样说:“你看,你又买了一堆不能用的东西,就因为贪便宜。” 下一次,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在他们买来东西的时候,婉转地提醒:“妈妈,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买东西只是因为便宜,而不关注质量,这样的东西是用不久的,而且家里堆满无用的东西,我会觉得很浪费,家里也会变得杂乱无章。”
【对家人的话语进行反馈】
回应与反馈是不同的,回应可以是敷衍地回答,反馈常常带有某种目的,比如希望对方改变或者赞同自己的意见。
要想做好反馈,要懂得从对方角度出发,引导对方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在《终身学习》这本书中提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前者是指你的思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后者则是以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某些挫折。“成长型思维”理念的前提就是要承认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起来。
做好对对方的反馈,就是要用成长型思维去影响别人,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事实,而不是急于给对方贴标签,急着表达自己的立场,而要用“你”为主语,把对方的信息反馈回去,鼓励对方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需求。
如果你的伴侣向你抱怨自己工作时的不开心,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倾听者,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积极的反馈者,不急于下结论:“你老板对你太残忍了”,站在对方角度,“你觉得你在这件事情中没有做错,是你老板错怪你了,这确实令人感觉到委屈。”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深化你们之前的话题,触及问题的本质,家人不就是要交心的吗?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和家人沟通的方式,可以使家庭关系更加融洽,千万不要等伤害造成了再去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