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篇
书籍:《看见》
摘选:“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感想:这是柴静在《看见》一书最开始的地方,写下的话,一上来就切入重点,写的非常的直接,丝毫不留情面。让人无法逃避的反观自己,陷入思考和回想,因为往往你看见的只是你想看见的,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你可以感同身受,但面对认知时必须撇去情绪干扰只用理性思考,如同柴静所说,从蒙昧中挣脱,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个需要不断探寻不断修正的过程。
书籍:《万历十五年》
摘选:结论从材料中来。多年以来摸索于材料之中,我对明史中的若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开始摆脱了人云亦云的束缚。这些看法容或有所不当,但多少总可以有助于学术界的探讨。
比如,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赋役过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认为全国税收总额过高而导致百姓贫困,则与事实有所出入。
感想:作者一上来就表明自己态度,告诉读者:注意了啊!老子的观点和看法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于那些看多了千篇一律、陈词滥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吸引,写明史的人那么多,你又是如何能标新立异找出不同观点的?你的观点究竟能不能站住脚?带着这种疑问,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为快。
小小说:救命的“死亡之药”
摘选:深夜,四周静悄悄的。M博士一个人坐在灯下看书。忽听背后窗户响了一下。
“猫?”他回过头去看了一眼,却吓了一跳。只见墙角站着一个男人,手里举着手枪,黑洞洞的枪口正对准自己!
感想:开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由事件最精彩之处开始,再叙述经过,紧张的气氛,无厘头的事件已足够的吸引读者,也完美的为接下来行文做铺垫。
结尾篇
书籍:《小时代3.0刺金时代》
摘选:后来,我经常都梦见同样一个场景。
梦里我们还在大学的寝室。窗外是上午清亮的陽光,整个寝室笼罩在一片泛着柔光的洁白色泽里。顾里在饮水机面前倒腾着她刚刚搜罗来的诡异饮料,她冲了一壶蓝歪歪的东西,此刻正目光炯炯地倒进四个杯子里,准备拿给我们服用。
而唐宛如则大汗淋漓地坐在沙发上,用力地拧着一瓶运动饮料的盖子。
而我和南湘头靠着头,穿着睡衣挤在沙发上窃窃私语,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而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我们都依然是二十岁的年纪,苹果肌饱满发亮,宛如少女。
我们俩的头发都又黑又亮,长长软软地披散下来,缠绕在一起,分也分不开。
感想:我是从来不看这种所谓的青春文学,但小时代系列的三本书却破天荒是个例外,且不论这本小说价值观的争议,单纯说说小说的故事情节我是喜欢的,并不是说记录了疼痛的青春,也不是说描述了一个华丽的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而是他们经历了相濡以沫也遭遇了背叛,他们经历了一系列悲欢离合之后还是选择了珍惜眼前人,选择了原谅。小说的最后只有林萧活了下来,回到旧地,满眼回忆,把故去人生前充满各自人物性格的行为细节再次具化摆到读者眼前,更显悲伤和落寞,嗓子里像撒了把铁砂一样的难受,只能想起《红楼梦》里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