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先莫先于修德
素书第四章:先莫先于修德。
齐家治国,必先修养德行。尽忠行孝,遵仁守义,择善从公,此是德行贤人。
《易经》说:君子应该及时地进修德业。
现代人追求实际和利益,都不讲道德,甚至把讲道德的人看作傻瓜和迂腐。实际上,这是目光短浅者的看法,不讲道德,没有修养的人只能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做不了大事。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莫不是品德高尚者,因为德高才能望众,德高才能服众。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说过:小赢靠智,大赢靠德。高智商和小聪明可以让你获得一时的成绩与钱财,但想取得更高的成就,丰功伟业,必须有大的德行。你能取得的财物多少是与你的德行修养成正比的,不然无法承担,必然带来灾难。多少人搞错了这个先后顺序,一心想着去赚取更多的钱,从未想过自己能否承担住这笔钱带来的潜在祸患。
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彩民幸运买中六合彩特等奖,奖金几百万,经过几年奢侈糜烂的生活后,钱财尽散,但奢侈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反而过的不如中奖之前幸福。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亲戚迷恋中彩票,想以此发财,最大的一笔也就中到10万,这反而让他坚信运气来了,不到两个月,中奖获得的钱财又回到了彩票站,家破人散,50多岁,一事无成。
获得了一时无法承受的钱财,德行修养不够,不仅无法过上心目中幸福的日子,反而会带来灾祸啊。
有德之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人,但一定是最富足的人。他们不为钱财所累,懂得为人之道,看透生活的真谛,甚至甘于平淡,与世无争,过的幸福且满足。即使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也乐于好善,帮助有需要的人。
为什么如此多的企业家们乐于把自己苦心赚来的钱财捐献出去,不仅是因为德行高尚,更是悟得大道啊。比尔盖茨,巴菲特把自己85%的财富都捐给了基金会,马云创立了乡村教师公益基金,帮助乡村教师有更好的条件教育学生,宋庆龄公益基金组织等等,面对他们的乐善好施,我们不该幼稚着嫉妒:那么有钱,干嘛不把钱捐给我。更该想想:当我有了这些钱后,会去做这些事吗?会乐于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把自己的时间,金钱都捐献出来,做有意义的事吗?还是仅仅吃喝玩乐,愤世嫉俗。你能获得的钱财是与你的道德修养成正比的啊!
素书在第五章还说: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邢者散。
教以德众,能安于众;齐以邢罚,必散其民。
以德服人,才能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才能让人真心归附。相反,只靠严厉的规章和高压的手段,去压服和束缚人,最后只能导致离心离德,人心涣散。不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经营企业,单位,家庭,都是一样的道理。
自身品德不够,连子女都不会服你,家庭都治理不了,更不要说事业有成,企业繁荣,国家兴旺。
我们常常去由衷的敬佩某个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但往往说不出来是什么,或许,我们正是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折服。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认为,“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失德”。“道”与“德”不可分离,但又有区别。因为“德”有上下之分,“上德”完全合乎“道”的精神。“德”是“道”在人世间的体现,“道”是客观规律,而“德”是指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把“道”运用于人类社会产生的功能,就是“德”。
失去“道”“德”后,“仁”“义”“礼”也跟着失去了。德很飘渺,无法用语言表现出来。但我们一做事就知道这事符不符合“德”,自己有没有“德”。
先莫先于修德,德是可以慢慢修养的,而且必须以它为先。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