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感觉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哪些是我要努力的,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是应该舍弃的。
对未来也是差不多的感觉,在一片灰暗中看不清前路的方向,慢慢通过看书、成长看清了一些,路依然是那样,只是自己变得不同了,我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心态的变化支撑着外在行为的变化, 我想要的就是与众不同,无论是从我买东西时的选择,还是对饰品、把件、爱好的塑造、生活等等各个方面,都隐隐体现了这一点。
不止有一个人说过我活的不像是九零后的年轻人,反而有点像老年人。这种特立独行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我认为是不甘平凡,但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自卑,转而体现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来。
说到底,还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支撑起自己的野心。 成长的过程,就是塑造自己的过程,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用知识锻打、用学问淬火、塑造更加强大的心态,同时也是一个树立自己信心的过程。原来认为自己不行,有些事觉得自己做不到,成长过后有信心了,就觉得干这事也就这样了,没什么难度。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态是不断变化的,到有一点可以确定,强大的自信心是伴随着成长一同树立起来的,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天赋,我们也从未听谁说过自己的天赋是自信心爆棚。
这也为我确定了以后的方向,就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拒绝做同质化的人,但这并不代表就是要做一个远离群体的人,从此与社会绝缘,那样反而是精神上的倒退了。我对特立独行的定义就是: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主权,有成熟的三观架构,杜绝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看法,但也接受建议,承认错误,承担后果。
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这个同质化异常严重的社会,谁能做到差异化谁就是赢家。在社会中生存,就是不停的和别人交流,同他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社会。
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己的生活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用来分辨自己的同质化有多么严重,再同你眼中的精英做一个对比,区别在哪里一目了然。大部分的生活已经被严重同质化了,大块大块的时间给了工作,余下的时间就是差异化所在,这是肉眼可见的外在。还有些是看不到的地方,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人在用手机娱乐、消磨时间,有的人选择用手机看书、学习,这是对时间的定义不同造成的差异化。
零碎时间的运用是差异化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地方。在坐地铁、等公交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群,有多少是在用手机学习,而又有多少人在用手机娱乐。本来就已经落后的步伐不仅没有去思考该如何追赶优秀者的脚步,反而把自己的注意力交给了手机,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